首页> 参考资料>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打牢基础知识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打牢基础知识

时间:2025-09-12 15:00:02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打牢基础知识

本试题库围绕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点设计,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及附加题,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巩固基础。

一、选择题(共20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氧气
C. 自来水
D. 牛奶
正确答案:B
解析:氧气是单一的气体分子,属于纯净物;而空气、自来水和牛奶都是混合物。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生锈
B. 酒精燃烧
C. 冰融化成水
D. 食物腐败
正确答案:C
解析:冰融化为水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
B. 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口朝上
C. 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D. 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
正确答案:B
解析:加热试管内液体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度,避免液体喷出。

4. 下列仪器中不能直接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锥形瓶
正确答案:D
解析:锥形瓶需要垫石棉网加热,不能直接加热。

5. 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 H₂
B. 2H₂
C. 2H
D. H₂O
正确答案:C
解析:“2H”表示两个氢原子,“H₂”表示一个氢分子。

6. 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钠 Na
B. 氯 Cl
C. 镁 Mg
D. 碳 C
正确答案:A
解析:钠的元素符号为Na,氯为Cl,镁为Mg,碳为C,均正确。

7.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产物种类
D.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正确答案:C
解析:催化剂不会改变产物种类,只影响反应速率。

8.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CO₂
B. O₂
C. H₂O₂
D. H₂SO₄
正确答案:A
解析:CO₂是由碳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9.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过滤可以分离可溶性杂质
B. 过滤适用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
C. 过滤时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D. 过滤后滤液仍可能含有不溶性杂质
正确答案:B
解析: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中的不溶性固体。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B. 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粒子
C. 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D. 元素周期表按原子量递增排列
正确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但元素种类不变。

1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缓慢氧化( )
A. 木炭燃烧
B. 铁钉生锈
C. 爆炸
D. 汽油挥发
正确答案:B
解析:铁钉生锈是一个缓慢进行的氧化过程。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水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盐酸
正确答案:B
解析: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13.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泥浆水
B. 牛奶
C. 石灰乳
D. 盐水
正确答案:D
解析: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14.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
A. 硫磺
B. 氧气
C. 铁
D. 水
正确答案:C
解析:铁是一种金属元素,属于金属单质。

15. 下列符号表示三个钙离子的是( )
A. Ca³⁺
B. 3Ca²⁺
C. Ca₃²⁺
D. 3Ca⁺
正确答案:B
解析:“3Ca²⁺”表示三个带两个正电荷的钙离子。

16. 下列哪组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
A. 水和酒精
B. 铁和硫酸铜溶液
C. 氧气和氮气
D. 冰和水
正确答案:B
解析: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是化学反应。

17.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
A. 铜
B. 碳
C. 铝
D. 铁
正确答案:B
解析:碳是非金属元素,属于非金属单质。

18.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可以直接用手触摸药品
C. 不得随意倾倒废液
D. 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实验台
正确答案:B
解析:不得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以防中毒或腐蚀。

19.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纯净物
B. 盐水是溶液
C. 氧气是化合物
D. 水银是混合物
正确答案:B
解析: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20. 下列哪个选项表示五个硫原子( )
A. S₅
B. 5S
C. 5S₂
D. S₅⁻
正确答案:B
解析:“5S”表示五个硫原子。

二、填空题(共10题)

1. 氧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答案:O₂)
解析: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

2. 水是由氢元素和__________元素组成。(答案:氧)
解析:水的化学式为H₂O,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3. 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制取氧气。(答案:高锰酸钾)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

4.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不变。(答案:质量和化学性质)
解析: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5. 金属铁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答案:Fe)
解析:铁的元素符号为Fe。

6.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答案:氮气)
解析:空气中氮气约占78%,含量最多。

7. 实验室加热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答案: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解析: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

8. 分离食盐和沙子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答案:过滤)
解析:过滤可用于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

9. 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水的化学式为H₂O,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10. 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答案:SO₂)
解析: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三、判断题(共10题)

1.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解析:有些物质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它本身具有可燃性。(×)
解析:氧气能助燃,但不具备可燃性。

3.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解析:氧气不易溶于水,适合用排水法收集。

4.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解析: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5. 实验过程中若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老师。(√)
解析: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遇到问题应及时处理。

6. 所有混合物都可以通过过滤分离。(×)
解析:只有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可用过滤分离。

7.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一定不变。(√)
解析: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保持不变。

8.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
解析:氧化物定义为含氧的二元化合物。

9. 水蒸气遇冷会形成雾,这是物理变化。(√)
解析: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属于物理变化。

10. 实验中未用完的药品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
解析:废液必须按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四、简答题(共5题)

1.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两例说明。
答案:
① 化学变化是指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② 例如:铁生锈、木材燃烧。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2. 实验室加热液体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
①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②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③ 试管夹夹住试管中上部;
④ 加热时不断移动试管,避免局部过热。
解析: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液体喷出或试管破裂。

3. 请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
2H₂O → 2H₂↑ + O₂↑
该反应表明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析:此反应证明了水由氢和氧组成。

4. 简述催化剂的特点。
答案:
① 改变反应速率;
② 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③ 有选择性。
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促进作用。

5. 如何区分溶液和浊液?
答案:
①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 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有沉淀。
解析:两者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大小和稳定性。

五、综合应用题(共5题)

1. 实验室中如何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写出步骤并画出简易装置图。
答案:
①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
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
④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析:加热高锰酸钾会释放氧气。

2. 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铁丝没有燃烧。请分析可能原因。
答案:
① 氧气浓度不够;
② 铁丝表面有锈;
③ 点火方式不当;
④ 铁丝太粗,热量不足以点燃。
解析:上述因素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3. 某样品中含有碳酸钙和少量杂质,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② 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反应;
③ 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
④ 根据生成的CO₂计算碳酸钙质量;
⑤ 计算质量分数。
解析:利用反应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4. 某实验小组欲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设计实验方案并说明原理。
答案:
①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红磷;
② 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口;
③ 观察水进入瓶中的体积;
④ 水进入体积约为瓶内容积的1/5。
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
解析:该实验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例。

5.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CuSO₄,如何回收其中的铜?请设计实验步骤。
答案:
① 向废水中加入足量铁粉;
②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③ 过滤得到铜固体;
④ 洗涤、干燥铜即可回收。
解析:利用置换反应实现铜的回收。

六、附加题(2题)

1. 若某物质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Y为16,且该物质中X占质量分数为40%,求其化学式。
答案:XY₂
解析:设化学式为XaYb,则根据质量比计算得出a:b = 1:2。

2. 为什么实验室中不能使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装满液体?
答案:
① 液体受热膨胀易喷出;
② 烧杯底部面积大,加热不均匀;
③ 易造成玻璃器皿破裂。
解析:以上原因是实验安全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