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比较易记易用、简短精辟的固定短语,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成语“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下面准备了马革裹尸的意思解释、出处及成语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马革裹尸的意思解释
▶ 马革:战马的皮革;裹尸:包裹尸体。
意思解释
马革裹尸,字面意思是“用战马的皮革包裹尸体”,指将士战死沙场后,用马皮包裹遗体运回。
该成语引申为形容军人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壮烈精神,强调军人视死如归、以战死沙场为荣的英雄气概。
马革裹尸常用于褒义地形容军人忠勇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品质,也可用来歌颂为国牺牲的烈士精神。
马革裹尸的拼音
▶ 【mǎ gé guǒ shī】
出处
▶ “马革裹尸”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了东汉名将马援的名言。
马援在出征前曾对友人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历史典故
典故:马援誓死报国
马援,字文渊,东汉开国名将,一生征战无数。
62岁时,马援仍主动请缨出征五溪蛮,友人劝他年老不必再出征。
马援却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最终马援在征战中染病去世,实现了自己“马革裹尸”的誓言。
典故的意思
▶ 马援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古代军人视死如归、以战死沙场为荣的英雄气概。
▶ 后世将“马革裹尸”作为成语,用来歌颂军人忠勇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
马革裹尸近义词
▶ 捐躯赴难——为解救国难而献出生命,与马革裹尸含义相近。
▶ 视死如归——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的精神。
▶ 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强调为国牺牲的崇高精神。
这些近义词都体现了“英勇无畏、为国牺牲”的核心含义,但马革裹尸更强调军人战死沙场的悲壮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