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七年级课文《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课文《在沙漠中心》教案

时间:2025-11-03 14:50:02

七年级课文《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是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作家的作品。《在沙漠中心》被选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份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课文《在沙漠中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 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

2、 速度课文,理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3、合作探究,体味生命的意义,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

理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合作探究,体味生命的意义

【教学用具】

交互式一体机

【教学方法】

诱导式、合作探究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观看利比亚沙漠的相关图片,解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利比亚沙漠的部分图片,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到处是一望无际的黄沙。1935年法国一位优秀的飞行员飞往印度途中,飞机失事,不幸坠毁在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中,面对 生死 考验,让我们一起走进《在沙漠中心》了解他的生死抉择。

二、明确目标

学生齐读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 :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作为邮政航线的开拓者之一,他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为开辟夜航航线立下汗马功劳。他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 了当时法国飞行员惊险豪迈的生活。他的 代表作有《南线邮航》、《夜航》、《人类的大地》等。

2写作背景

20世纪初飞机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天气预报也不准确,对于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机都是生死考验,开辟航线更是冒险。1935年12月,圣埃克絮佩里驾机飞往西贡,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逼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里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飞机搜救,也是徒劳。但他们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上东奔西走,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五天五夜,终于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生字

乙醚 mí 虫豸zhì 硌 gè

脐带qí 噎住yē 真谛dì

筛糠shāi kāng 芸芸众生yún

2掌握生词

筛糠:

虫豸:

真谛:

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

芸芸众生

五、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沙漠中心,作者遇到了哪些痛苦与煎熬?

2 、面对这些痛苦,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

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是: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坚定信念 ,继续走下去

作者痛苦的句子有…

作者绝望的句子有…

作者平静的句子有…

作者乐观的句子有…

句子略,让学生找,老师适当补充

六、合作探究

浏览11-19段,四人为一小组探讨:“我”为什么能从痛苦、绝望中变为平静、乐观进而坚定信念呢?

(1)他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工作是在寻找自己的真理,实现他的人生价值。(4)他工作是幸福,为人类而死是死得其所的。

七、精读感悟

精读13、16、19段,思考问题: 通过写农人、芸芸众生和斗牛士,表达作者怎样的生活追求?他所认为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1 )写农人,表达作者要追求真理,实现人生 价值。

(2)写芸芸众生,表达作者要活得有意义。

(3)写斗牛士,表达作者要热爱生命。

(要热爱自己的生命,要有理想追求,实现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对人类航空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责任。)

八、拓展延伸

你从作者的经历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1.“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坚强就是自己最大的朋友。”

2.相信自己,奋斗过就不会遗憾。

3 挺住本身就意味着一切。

4.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5.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九、课堂小结

我们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挫折困难,当命运的咽喉被扼住时, 我们 一定要向作者那样,我们要继续走下去,即使身处沙漠中心,希望你们也不要忘了给自己点一盏心灯。只要心还亮着,世界就是明亮的!

十、课后作业

如果你和主人公在沙漠中,你会怎么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