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聂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聂耳》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少年聂耳》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讲述的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少年时期酷爱音乐的故事。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通过对聂耳行动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了一位专注、认真、热爱音乐的少年聂耳的形象。
教学目标:能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金钥匙。
教学重点、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内容,感情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搜集聂耳的资料、乐曲录音,再现课文情境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激情 1、播放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聂耳的资料。 3、揭示课题。 每个有作为的人,都有他不同寻常的少年时代,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的呢? (板书:少年聂耳)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了生字多读几遍。 2、轻声读课文,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情内涵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默读课文,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喜欢音乐的句子。 3、细细朗读,渐渐感悟。 (1)图文结合,感情朗读。 a、观察书中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b、找出相关语句自读。 c、出示重点句。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情境再现,感情朗读。 a、播放聂耳雨中入神吹笛的画面,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 b、找自己喜欢的.句子,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c、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理解“全神贯注”“似乎”等关键词语) d、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 4、配乐朗读,强化感受。 朗读2-5自然段,再次感受聂耳是如何酷爱音乐的。 5、教师引领,感悟内涵。 指名读课文,思考聂耳为什么会成为杰出 的音乐家。 四、拓展交流,深化主题 1、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名人做事专注、认真的故事。 2、从这些名人故事中你明白了些什么? 五、艺术熏陶,情感升华 1、播放学生熟悉的聂耳作品《卖报歌》。 2、启发学生说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板书设计: 少年聂耳 酷爱音乐 少年聂耳---------杰出的音乐家 迷恋笛声、雨中吹笛 1、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致志做事”的良好品质。 2、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学习聂耳专心致志地做事的精神。 一、国歌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是啊!多少次我们听这激昂的国歌奏响,伴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你们知道它是谁作曲的吗?我国的国歌下是聂耳作曲的,他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少年聂耳》。 3、板书课题 4、简介聂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汉字拼音对照读,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老师要请几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聂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师简单介绍聂耳的其他作品) 2、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聂耳,美妙的笛声已经让他着迷了,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有几个描写聂耳动作神态的词语,大家找一找,试着填写表格。(生交流汇报) 3、表演:听着这美妙的笛声,聂耳入神了,“坐”“托”“眼睛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把一个专注,认真的小男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共同来模仿一下聂耳当时的情景吧。 4、正因为聂耳是如此的喜欢音乐,所以他想学吹笛子,在第3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充分体现了聂耳求学的态度,找一找,是哪个词?(师讲解“恳求”一词) 5、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我是那名木匠师傅听到他的.恳求也会答应他的,聂耳终于如愿以偿。他天天都去学吹笛子,“天天”一词,说明聂耳是的学习态度是什么样的? 6、可是他也是个孩子,也喜欢游玩。那么他去了哪?去做什么了?请大家到第4自然段找一找答案吧。 7、请看,聂耳正站在细雨中吹着笛子,大家试着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描写他神态的词语,填写表格。 8、试背诵第五自然段。 9、配乐朗诵第六自然段。 小结:蒙蒙细雨也无法阻止聂耳对音乐的执著,正因为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勤学苦练,专心致志,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回顾整篇课文,文章从“听”学、练三个方面来讲述聂耳是如何学习吹笛子的。突出体现了聂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道理?(学生自主发言) 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 1、那么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做事专心致志的人呢,互相说一说。 2、收集关于专心致志的名人名言,拓宽视野,增加积累。 六、总结收获,乐曲欣赏 I.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2.能照样子,用“每当……总……”写句子。 3.能概括第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背诵第5自然段。 4.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懂得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概括第4、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难点:读懂第4、5自然段,既说明聂耳勤学苦练的一方面,又反映他要用音乐来赞美家乡的另一方面。 第1教时 1.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新的词语。 2.理解第1、2自然段的内容,能用‘每当……总……”口头造句。 3.完成(作业本)第1、5题。 1.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1)从课题看:写谁?写他什么时候?从课文看,聂耳是怎样一个人?讲了他少年时候一件什么事?(默读思考,不要求具体一一回答) (2)带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划出反映聂耳少年时候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汇报,教师指点疑难。 字音:“调”在这儿念diào,是“腔调、曲调、小调”的“调”,不含“调解、调皮、调笑”的“tiáo”;“诞dàn”的读音不要与“延yán”混淆。 字形:“偏”与’翩”是形声字,同声同韵同调,要从形旁表示的不同意思加以区别;“诞、降、妙”书写时不要少竖少点。 (2)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3.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聂耳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看出来?讨论小结: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这可以从概括写他“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中看出来,也可从举例中“国歌”是他谱写中看出来。理解“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谱写”:这里指写作乐曲;“音乐”的“乐”念yuè,不念“快乐”的“乐lè”。 (2)简介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4.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开头句写什么?其他句写什么?讨论小结:开头句主要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其他句写他对笛声很迷恋。前面是概括写喜欢音乐,后面举喜欢听笛声的例于具体写他如何喜欢音乐。 (2)结合(作业本)第6题的第(1)题,划出聂耳迷上笛 子的句子,说说他的动作与神态。理解“侧耳倾听”:侧过耳朵仔细地听,形容听得很专心、很细心。让学生表演’侧耳倾听”的神态。 (3)结合(作业本)第5题,理解“降临”的意思,会照样子用“每当……总……”说话。“降临”:临,来到、到达;来到。通过填“每当……总……”加深对聂耳迷恋笛声的认识。下文聂耳“常常”去听的“常常”是与木匠师傅“每当……总……”相对应,说明次数很多。在读懂课文原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我总想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再让学生各自说句,全班交流,点拨指正。 5.完成(作业本)第1、5题,第6题的第(1)题。 第2教时 1.能给指定的多音字组词,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第3、4自然段的.意思,,能说出第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完成(作业本)第2、4、6题。 1.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恳求”什么意思?聂耳恳求什么?“恳求”:诚恳地请求。“教教我”指他要学吹笛子,请木匠当老师。木匠师傅为什么会发出疑问“你也喜欢吹笛子”?(他想不到聂耳年纪那么小就那么喜欢音乐)这里的“徒弟”是什么徒弟?跟“木匠师傅”的师傅相对吗?讨论小结:指学吹笛子的学生,跟教吹笛子的师傅《老师》相对,此时的“木匠师傅”变成了“教吹笛子的师傅”了。 (2》结合(作业本)第6题的第(2)题,划出写聂耳勤奋地学吹笛子的句子,说说哪些词语特别能反映他的这种勤奋精神。讨论小结:“从此”指木匠师傅答应聂耳的恳求,同意教他吹笛子这一天。“天天”学吹可同第2自然段聂耳“常常”去听笛子相比较,说明聂耳已把学吹笛子当作每天必做的事了。 2.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聂耳爱玩吗?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讨论小结:从与哥哥一起到“西山游玩”可看出聂耳也与其他小孩子一样爱玩,很喜欢风景名胜。但他更爱音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包括游玩中的点滴时间学吹笛子。 (2)简介昆明西山及滇池风景名胜。 (3)指导朗读第2句话的转折语气,理解“却”字的转折意思。 (4)结合(作业本)第7题,口头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提示学生可用“谁——聂耳”“干什么——不游龙门,而去学吹笛子”来概括。 3.完成(作业本)第2、4、6题。 第2题,参考答案: 调tiáo(调皮)乐lè(快乐)觉jué(觉察)教jiāo(教书) 调diào(小调)乐yuè(音乐)觉jiào(睡觉)教jiào(教师) 第3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理解第5自然段的内容,能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3.能背诵课文。 4.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懂得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过程 1.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第1、2句之间,为什么用“可是”来连接?(太阳西沉,天暗了,下雨了,本该回家了,但聂耳对音乐的沉醉,使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在什么地方。)第2句又为什么在“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前面,要加上“似乎”一诃呢?(不是真的没有觉察,而是他吹笛子吹得太专注、太投入了,根本不把这“米粒大的雨点”当回事。)哥哥为什么不叫他回去,反而替他撑伞呢?(因为哥哥从平时得知,每当弟弟吹笛子的时候,是谁也阻止不了的,非得让他“尽情吹奏”不可。) (2)读第4句话,想想说说:聂耳是站在什么位置上吹笛子的?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在吹笛子?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讨论小结:是怀着对家乡的‘湖光山色”深深的爱恋在吹笛子的。这可从“迎着、点点归帆、美妙、赞美”等词语中看出。理解“归帆”:归,返回,指返回的船只;“湖光山色”:湖山的美丽景色。 (3)结合作业本第7题,口头概括该段的主要意思。可引导学生得出:“谁——聂耳”,“干什么——不顾天暗下雨,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2.总结课文。 (1)结合课后第1题,说说从哪些语句,哪些地方看出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可提示学生从概括写他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语句,以及“听吹笛子”、“学吹笛子”、“不游龙门,学练笛子”、“用笛声赞美家乡”等方面的语句去概括。 (2)聂耳少年时代喜欢音乐与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有什么关系?讨论小结:正因为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能不失时机求教音乐能人,能勤学苦练,为长大以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成为“杰出的音乐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要勤学苦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掌握更多的本领,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指导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分小组分自然段当堂背诵。先让各组学生自选背诵主导词,再同桌对背,最后指名背诵并评议订正。 4.完成(作业本)第3题,选做第7题。 《少年聂耳》记叙了我国杰出音乐家聂耳小时候酷爱音乐,专心学习音乐的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围绕“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这一主题记叙了少年聂耳向邻居木匠师傅学吹笛子和在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的动人故事,题鲜明,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的词语。 2、能照样字,用每当…总会造句。 3、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5、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知道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能知道聂耳成名成家与少年时代的关系。.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设计 3、少年聂耳 杰出的音乐家-----简介 在木匠师傅跟前听笛子听、学笛子(邻居家) 在木匠师傅跟前学吹笛子 在大青树下吹笛子忘情地吹笛子(龙门西山) 在雨中吹笛子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初知内容大意,练习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听国歌、谈体会,引出人物聂耳 2、学生谈谈对聂耳的认识,老师简介聂耳。(见教参) 3、从题目看,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写谁?写他什么时候的事?(补充课题)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少年时代的聂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参考课后第三题,小组讨论各自然段段意,试着用自然段归并法试着给课文分段。 3、预习课文 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向同学们汇报自己会读、会写、已经理解的词语 2、读一读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 3、提出预习中碰到的困难,师生互相解决重点理解下列词语:谱写、恳求、诞生、降临、美妙、归帆 4、复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分段的操作步骤,交流分段。 四、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2--5自然段。能划出课文中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词句,深入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第2--5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聂耳少年时代的哪几件事? (听、学笛子,忘情吹笛子) 课文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讲的? (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 二、深读阅读,找找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你能体会到聂耳很喜欢音乐? (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三、师生交流。 1、聂耳常常跑到……眼睛一眨不眨地侧耳倾听。 2、有一次,聂耳……能教教我吗? 3、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4、哥哥去……聂耳却……吹起了笛子。 5、越吹越有劲……似乎一点…… 6、引着滇池上的……聂耳用……湖光山色。 重点理解侧耳倾听、恳求、聂耳不爱玩吗?为什么他不去攀登龙门? 提示:第四节中1、2两句为什么用可是连接? (聂耳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 为什么加似乎 (表现他如醉如痴) 聂耳站在什么位置,怀着什么感情吹笛子,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朗读训练,读出聂耳喜欢音乐的语气 小结:作者写人的写作方法 四、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指导、每当……总爱……造句 1、读例句每当(什么时候,谁)……总爱(做什么)作什么内容不一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口头造句,拓展思路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1、背诵第五自然段,并听写句子 2、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背诵第五自然段。 1、按课文填空(第五自然段) 2、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3、背诵这一自然段中你认为最难的一句话 4、试着背诵整一段话 二、听写句子,默写句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总结全文。 1、看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聂耳怎样喜欢音乐? 2、读第一自然段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一句话。 (因为聂耳少年时代这么喜欢音乐,所以长大后成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3、读第一自然段,你读动懂了什么?理解“杰出、谱写”,再次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4、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革命歌曲:《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卖报歌》 民族歌曲:《金蛇狂舞》、《崔湖春晓》 5、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 四、综合性实践活动学唱聂耳的歌曲,开个聂耳歌曲欣赏会五、完成剩余作业。 认识12个生字,正确掌握生字的书写。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感情。 重点:掌握本课12个生字。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义。 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收集有关国歌的文字和图片。 一、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知道这首歌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聂耳与国歌》,了解国歌。 板书:6聂聂与国歌 二、简介背景 1、简介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介聂耳的生平。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识新字。 (2)理解相应生词,不理解的词语在边上做记号。 (3)通读课文,做到流利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测试对方对生字的认识情况。 (2)出示词语:聂耳世纪危亡义勇军情景民族 3、“开火车”领读,齐读。 4、检查了解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5、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脉络。 1、看图:你看懂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个“镜头”。 五、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认识12个生字,正确掌握生字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12个生字。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义。 教法与学法 教法:质疑、引导、点拨。 学法:读议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国歌的文字和图片。 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词。 1、导读第1、2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第3、4自然段。 (1)哪些词语最能代表聂耳的想法,行动和心声。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随着音乐伴奏,欣赏国歌。 3、品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 (1)国歌的创作和谱曲成功以后,在祖国抗战时期起了什么作用?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背诵这一自然段。 1、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你对这一段的内容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想? 3、我们要从小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富强。 四、作业 1、阅读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受苦受难,奋起反抗的历史故事。 2、请学生说说聂耳的其他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聂耳的《毕业歌》、《金蛇狂舞》中所体现的创作手法及思想。 【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作品,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毕业歌》的创作背景和《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掌握“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重点】学唱《毕业歌》、分析《金蛇狂舞》中“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难点】掌握《金蛇狂舞》中“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钢琴、多媒体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带大家一起感受一次升国旗的场面(升国旗奏国歌视频)。大家很熟悉这首歌曲是《进行曲》,但是有谁知道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组织---左翼音乐运动。他们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族音乐力量的革命音乐运动。1930年3月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初,左翼文艺界就开始主义音乐问题。1932年开始,出现了大批优秀的音乐家、革命传播者参与到群众救亡歌咏活动中进行创作。他们这个组织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一支革命音乐队伍,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有深远影响。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首铿锵有力歌曲是谁创作的?(田汉词、聂耳曲)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伟大的.人民音乐家、革命家聂耳。(板书)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谈谈对聂耳的了解学,总结介绍聂耳的生平。 2、声乐作品欣赏 ⑴初听(电影《聂耳》--之<毕业歌>)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气势是怎样的?(英雄慷慨、积极乐观) ⑵对比探究:观看舞台上表演的大型合唱,感受合唱效果使情感更加丰富。 (3)投入情感去演唱。 (三)探究学习 1、完整欣赏《金蛇狂舞》,了解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找出第三段中的创作手法“螺丝结顶”。 2、合作学习:分组对答唱第三段,体会节拍变化、乐句删减、上下对答的效果。进一步了解“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 3、实践体验:绘制出“螺丝结顶”的简笔图示,并运用“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练习4-8小节旋律。 (四)拓展延伸 欣赏聂耳的其它代表作品《铁蹄下的歌女》、《码头工人》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作业 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归纳聂耳的《毕业歌》中的情感充沛,《金蛇狂舞》中运用“螺丝结顶”的创作技法的巧妙地将音乐推向高潮。进一步印证了聂耳的那句名言“脑经若无正确的思想的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么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的立足点。” 课下请同学搜集整理冼星海的人物简介及代表作品。 聂耳 《毕业歌》 “进行曲” 《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螺丝结顶”《聂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聂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聂耳》教学设计 篇4
《聂耳》教学设计 篇5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重点、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聂耳》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