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本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本,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本1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 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本2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三、教学特色: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 ,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 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谢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谢谢。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 执教日期: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 2比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示小刀,认识“刀” 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 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邮票的图片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 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2、过去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时会怎么样呢?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 (2)齐读。 B学习2、3、4自然段。 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 (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3)汇报 a、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 C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 (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 (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D学习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 (2)动手实践,说感受。 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 (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 (5)用敬佩语气读。 (6)你想对阿切尔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 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有吗? 小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用具:卡片、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难点: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方法:识字法 教学用具:卡片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用具:卡片、图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 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 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学生自由读画。 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你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什么样?(自豪) 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她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1)分角色读3——9自然段。 三总结: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2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课后记: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习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一)导入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播放幻灯片二:
播放幻灯片三:
(三)作业布置
(四)课堂总结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本3
小学二年级语文微课《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微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语文微课教学设计范本4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第1课时
第2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