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时间:2025-11-03 11:30:02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4时计时法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上午9时→9时;晚上9时→21时(9+12=21)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①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经过10小时30分钟),但这里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②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③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认识平年和闰年。

2、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3、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

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5、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认识年、月、日1。1年有12个月。

7、大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8、小月:有30天的月份是大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9、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3)单、双数记忆法。

10、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平年和闰年

1、平年:2月有28天的月份是平年,平年有365天。

2、闰年:2月有29天的月份是平年,平年有365天。

3、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2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小学数学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3

第一单元 混合计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 乘与除

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二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4.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数后面不加单位名称。

(2)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即一个数÷另一个数。

例题1:小明今年6岁,妈妈今年36岁,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分别用妈妈和小明的今年年龄减去1,求出他们去年的年龄,再用去年的妈妈的年龄除以小明去年的年龄即可。(36-1)÷(6-1)=7。切记得数后面不能加倍。

例题2:一条菜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1倍,第30天长到了16厘米,这条菜虫长到4厘米要用多少天?

分析:这类型题目我们可以采取倒推法,根据题意第30天长到16厘米,第29天长到8厘米,第28天长到4厘米。

例题3:小静家买了一些水果,苹果的个数比梨多8个,比橘子少32个,橘子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小静家买了苹果、梨、橘子一共多少个?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推出苹果的个数=梨的个数+8;苹果的个数=橘子的个数-32;橘子的个数=2×苹果的个数。等量代换可以求出苹果的个数为32个。分别代入上面各个关系式中求得梨的个数为24个,橘子的个数为64个。一共有24+32+64=120(个)。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求出几倍数后,多几就加几,少几就减几。

(3)解答差倍问题时,要先找出差所对应的倍数,先求1倍数,再求几倍数。关系式:差÷(倍数-1) =较小数(即1倍数),较小数×倍数=较大数(即几倍数)或差+较小数=较大数(即几倍数)。

例题1:弟弟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比弟弟的6倍少4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分析:分析题意先求出弟弟年龄的6倍是多少,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4。6×7-4=38(岁)。

例题2:甲、乙两个牧童在草地上放羊。乙有5只羊,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你能猜出甲原有多少只羊?

分析:根据题意我们分析,甲说:“把你的羊给我2只,我的羊就是你的5倍了。”在乙把羊给甲2只以后,乙剩3只羊。那么甲得到乙的2只后有3×5=15只,甲原来有羊15-2=13只。

小学数学常考的四边形定义题型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数学质数相关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2004年)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数字之和,其中每一个数字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布朗,1920年)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中国,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中国陈景润)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5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数学进位加法的简单计算方法

不管多大的数相加其最基本的原则都是20以内的加法原则,20以内进位加法的速算口诀为:几加九进十减一、几加八进十减二、几加七进十减三、几加六进十减四。由于加法具有交换律,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几句就可以了,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先观察两个各位数字,找出他们中间较大的数,按口诀进行计算可以很快的算出答案。

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小数加法、减法:

(1)把数位(小数点)对齐。

(2)加减和整数的加减一样。

2、小数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

(1)可使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加法、减法混合在一起时,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看先干什么更简单。例如:

(1)5.6+2.7+4.4

(2)9.14+1.43+4.57=(5.6+4.4)+2.7=9.14+(1.43+4.57)

(3)51.27—8.66—1.34

(4)4.02—3.5+0.98 =51.27—(8.66+1.34)=4.02+0.98—3.5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6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小学数学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数学三角形体积知识点

三角形是二维图形,二维图形没有体积公式。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7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判断位置方向时的两种句式:在字型和的字型

在字型的以在字后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的字型的以的字前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4、简单的线路图的描述:有方向、有距离、有目标。如: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新校区。注意公交路线走几站的容易出错,记得起始站不算一站。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4)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3、笔算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第三单元 统 计

1、平均数: ①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②总数量 = 平均数总份数

③总份数 = 总数量 平均数

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 年 月 日

1、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

31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30天,

只有2月有变化。

3、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6、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7、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区分:时间前没有标记上午下午等字样的是24小时计时法

8、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第一圈(0点到12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数字不变,只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数字不变,只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第二圈(12点到24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小时数减去12,且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小时数加上12,且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9、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10、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如果时间跨过两天,要分为第一天与第二天两段来计算,最后再加起来

11、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原来的年份=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如:公园、学校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如:省、市、区或县的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00 10000 100 100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⑴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⑵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 = 周长2-宽 、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6、 注 意:

(1)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

2、写小数的类型与方法(写小数不够位时,只需在前面补够0)

(1)分数与小数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01)

(2)单名数的改写(由小单位名改写成大单位名)

进率是10的写成一位小数

进率是100的写成两位小数

进率是1000的写成三位小数

(3)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同名部分作整数部分,小单位部分作小数部分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3、小数加减法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要从低位开始算起,位数不够用0补齐。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8

一、本章的两套定理

第一套(比例的`有关性质):

涉及概念

①第四比例项

②比例中项

③比的前项、后项,比的内项、外项

④黄金分割等。

第二套:

注意:

①定理中对应二字的含义;

②平行相似(比例线段)平行。

二、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线段

2.对应周长

3.对应面积。

三、相关作图

①作第四比例项;

②作比例中项。

四、证(解)题规律、辅助线

1.等积变比例,比例找相似。

2.找相似找不到,找中间比。方法:将等式左右两边的比表示出来。

3.添加辅助平行线是获得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的重要途径。

4.对比例问题,常用处理方法是将一份看着k;对于等比问题,常用处理办法是设公比为k。

5.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采用将部分需要的图形(或基本图形)抽出来的办法处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9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小学数学常考定义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数学最小的数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几位数”的概念: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这个数就是几位数。关于几位数的定义中,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是关键条件。就像我们分数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不为0一样,否则没意义。

在整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个),当0单独存在时,它不占有数位。当0出现在一个几位数的末尾或中间时,它起到的只是“占位”的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假设0也算一位数的话,那么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还是“00”呢?00是没有两位数的意义的。

所以,一位数是由一个不是0这个数字写出的数,只要几位数的意义不变,最小的一位数仍然是1。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10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

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篇11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小学数学必考知识点

数与计算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比和比例

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的性质用于化简比。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2、比和比例的区别

(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