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大学语文试题

大学语文试题

时间:2025-11-03 11:05:01

大学语文试题

语文这门学科是大学课程里面的必修课。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整理了五份大学语文试题,供大家复习参考使用,希望大学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大学语文试题

大学语文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 )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 )

A、比喻 B、拟人 C、 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人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 )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 )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问: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兵:

3、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入那?

蕲: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鄙:

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当:

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本:

7、索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

8、又立向所立厩中。

向: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阑干:

10、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淹留:

五、翻译题(翻译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语句。每句 1分,共5分)。

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

2、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白:言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A、急诣部,如书: 、

B、或失道,后大将军: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舞幽壑之潜蛟

B、 泣孤舟之嫠妇

六、简答题(第1、2小题各1分,第3、4小题各2分。共6分。)

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反映了封建时代哪一阶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2、《宝玉挨打》中;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说的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4、《香市》一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的今昔变化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七、简析题(第1、2、3小题各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读李大钊《今》中的两段文字:

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妮?“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咋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借!

请回答:A、这两段文字论述的论点各是什么?使用的各是哪种论据?

B、这两段文字有何内在联系?

2、阅读《炉中煤》的第三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A、本节中的双重象征寓意是什么?

B、本节中的首句在诗中出现四次,这里采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如何层层深入地突现主题的?为什么说最后两句可称为“曲眼”?

4、阅读《张中丞传后序》中的这段文字:

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请回答:A、哪些句子是描写张巡肖像的?请用现代汉语转述张巡外貌。(2分)

B、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哪方面的性格特点?(2分)

C、这段文字运用何种手法来刻划张巡性格的?(2分)

八、作文(40分)

以《满招损,谦得益》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600—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B 2、D 3、C 4、D 5、C 6、B 7、C 8、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DE 2、ACD 3、ABCE  4、ABCE 5、ADE 6、BE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采菊东篱下 2、青海长云暗雪山3、闲愁最苦 4、套数

四、词语解释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聘问 2、兵器 3、同“祈”,求 4、边邑 5、判决 6、根 7、接合,连接

8、从前,上次 9、纵横的样子 10、长期停留

五、翻译题(每句1分,共5分。)

1、用手指甲去抓树木表皮

2、A、速往右将军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B、迷失方向走错了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后一句也可译为:后于大将军到达指定地点)。

3、A、使深渊里潜藏的蚊龙起舞

B、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六、简答题(第1、2小题各1分,第3、4小题各2分,共6分。)

1、中下层士子

2、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是一个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3、人吃人

4、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旧中国内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繁荣。

七、简析题(第1、2、3小题各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A、第一问上一段谁点:“今”最可宝贵。下一段论点:“今”最易丧失。

第二问 上一段论据:名人名言(或答理论论据)下一段论据:事实论据

B、因为“今”最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今”最可宝贵;论证了“今”最易丧失,也就证明了“今”最可宝贵。

2、A、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B、反复

3、前三句(或第一层)写潼关的险要形势,中间四句(或第二层)正面抒发怀古之意、兴亡之感,末两句(或第三层)对怀古之意再作深化,点明全篇主旨(或揭示历史规律)。未两句指出,无论封建王朝兴起还是灭亡,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这就使作品的怀古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所以堪称“曲眼”。

4、A、“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张巡身高七尺多,两腮和下巴有浓密的须髯,美如天神。

B、博闻强记

C、对话、烘托

八、作文(40分)
 

大学语文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吻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成语“四分五裂”出自( c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左传》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意见是( b )

a.克己复礼

b.仁政、王道

c.无为而治

d.小国寡民

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d )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 b )

a.苏轼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

5.所谓伶官是指( d )

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c.有名优伶

d.朝廷授与官职的宫廷艺人

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c )

a.司马迁

b.司马谈

c.司马光

d.司马炎

7.朱自清《论气节》是一篇( a )

a.演讲稿

b.社论

c.文艺评论

d.抒怀散文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 d )

a.《季氏将伐颛臾》

b.《秋水》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9.鲁迅《灯下随笔》发表在( b )

a.《语丝》

b.《莽原》周刊

c.《小说月报》

d.《创造》周刊

10.《选择与安排》选自( c )

a.《西方美学史》

b.《诗论》

c.《谈文学》

d.《文艺生理学》

11.钱钟书的《论快乐》是( d )

a.叙事散文

b.回忆录

c.抒怀散文

d.漫笔

12.培根是( c )

a.德国哲学家

b.法国史学家

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d.美国小说家

13.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岑岭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c )

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14.下列作品中,哪个不是傅雷的译作( d )

a.《约翰ull;孔鞴披斯朵夫》

b.《贝多芬传》

c.《高老头》

d.《匹克威克外传》

15.《战国策》的最终收拾整理编订者是( c )

a.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7.一生创作三百多篇短篇小说的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 "短篇小说之王 "。

18.《故都的秋》中的故都是指北平。

19.选自巴金散文集《龙。虎。狗 》的《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怀散文。

20.《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

21.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诗。

22.《从军行》的笔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王昌龄。

23.《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田园诗。

2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25.杜甫是我国古代巨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词语诠释题(诠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谨库序之教

谨:认真地从事

27.公伐诸鄢

诸:之于

28.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横渡

29.以此诟远。

诟:辱骂,歪曲

30.闻鸡鸣,即起盥栉。

盥栉:洗脸梳头

31.问桃叶渡,游雨花台。

问:探望探询

32.黄沙百战穿金甲。

穿:磨穿

33.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毫不夷由

34.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凋败

35.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歌曲名《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作,代亡国之音
 

大学语文试题(三)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D )中叶的诗歌305篇。

A、战国 B、东周 C、秦汉 D、春秋

2、( B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道路。

A、《诗经》 B、《楚辞》 C、《国语》 D、《史记》

3、下列四组词语中,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 A)

A.忧劳与逸豫 B.盛与衰

C.天命与人事 D.满与谦

4.《张中丞传后叙》:“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以相语”的是( B )

A.于嵩读《汉书》事 B.南霁云抽矢射佛塔事

C.张巡慷慨就戮事 D.南霁云拔刀断指事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所表达的根本思想是( A )

A.“顺民之天”以治国 B.反对辍飧饔以劳吏

C.种树要“顺木之天” D.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 C )

A.句句骈偶 B.通篇押韵

C.主客对话 D.借景抒情

7、《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上片情景交融的方式是( D )

A.自然天成 B.因情造景

C.融情入景 D.移情于景

8、《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 )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9、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D )

A.山水诗 B.送别诗 C.悼亡诗 D.爱情诗

11、《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B )

A.正面刻画 B.侧面烘托 C.对比反衬 D.类比彰显

12、在元曲四大家中,( C )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郑光祖

13、《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B )

A 南、风、雅 B 风、雅、颂 C 雅、颂、南 D 颂、南、风

14、《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C )

A 重言 B 卮言 C 寓言 D 杂言

15、《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D )

A 四言体 B 五言体 C 七言体 D 杂言体

16、《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D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 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17、《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C )

A 编年史 B 纪传体通史 C 断代史 D 国别史

18、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 A )

A 善于描写隐秘难言的爱情心理

B 政治上的讽谕与抒情相联系

C 借托史事,寄寓吊古伤今之意

D 以华美辞藻取胜,抒写艳情

19、先秦诸子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0、《爱尔克的灯光》中,引发作者对人生道路进行思索的是(A)

A.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

B.爱尔克的灯光

C.姐姐的死讯

D.田野里的一线光、一个亮

21、唐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是( B )

A.志怪小说 B.传奇小说 C.志人小说 D.话本小说

22、( A )是盛唐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齐名。

A孟浩然 B祖咏 C裴迪 D杜甫

2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 A )。

A王小波 B张贤亮 C史铁生 D贾平凹

24、( B )的诗歌是唐代社会由盛至衰的形象记录,故被称为诗史。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25、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D )

A元稹 B卢仝 C孟郊 D白居易

26、( B )开创了豪放词派。

A辛弃疾 B苏轼 C晏几道 D吴文英

27、宋词的婉约与豪放自( A )开始。

A柳永 B李清照 C李煜 D晏殊

28、唐宋八大家之首是( C )

A柳宗元 B王安石 C韩愈 D苏轼

29、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 C )四人

A孟郊 B王维 C骆宾王 D杜审言

30、易安居士是( A )自号。

A李清照 B柳如是 C白居易 D上官仪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解释画线词。每词2分,共10分。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1)初: 从前

(2)寤生: 出生时脚先出来

(3)惊: 受到惊吓

(4)恶: 厌恶

(5)亟: 多次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诗经.氓》的主要情节和主要叙事特点。

答:本诗是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反映弃妇命运的小叙事诗之一。这首诗意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女子自述的形式,写了她的恋爱,结婚,以及后来无辜被弃的经过,谴责了丈夫休弃她的负心忘义行为,态度决绝,感情色彩脓重。诗歌通过弃妇的不幸得家庭生活与婚姻悲剧,揭露“二三其德”的男子冷酷无私和对妇女任意欺凌,从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为妇女的低下的任人摆布的社会地位作不平之鸣,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和一定的民主精神。

采用了叙事和抒情的紧密结合的表现手法,在叙事中包含感情,在抒情中有又能交待出时间的进程,运用寓意深刻而又浅显平易的比喻表现主人公的感受,主题鲜明。

2、《史记.项羽本纪》中选择了哪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项羽的一生?

答:《史记·项羽本纪》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为突出人物性格,作品重点选择了三个重大历史事件:

一是巨鹿之战,突出项羽在建立卓著战功过程中的英雄气概;

二是“鸿门宴”,着重揭示项羽英雄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如轻信于人,缺乏主见,沽名钓誉,怀疑亲信,从而失去人心等;

三是“垓下之围”,这是项羽最后失败的英雄悲歌,以“四面楚歌”为背景的“别姬”、“三胜”楚军的壮举,都充分显示其悲剧英雄的本色。

四、作文(40分)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内容切题,思想感情要积极健康

4、条理清晰

5、书写规范
 

大学语文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 )

a.我们期盼回去啊 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 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 ( )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 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 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 )字。

a.阻 b.嘱 c.祝 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

a.一览群山小 b.一览名山小 c.纵览江山小 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 )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 )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 《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 )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 )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 (   )

a.《黑夜》 b.《黑眼睛》 c.《远和近》 d.《一代人》来自阳光大学生网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

a.周朴园 b.周繁漪 c.鲁侍萍 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致大海》 c.《西风颂》 d.《我曾经爱过你》

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

a.麻木不仁 b.哀其不幸 c.怒其不争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b.歌德 c.普希金 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

a.杨炼 b.北岛 c.余光中 d.舒婷www.sundxs.com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

a.《受戒》 b.《邂逅集》 c.《羊舍的夜晚》 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

a.《如梦令》 b.《易安居士集》 c.《漱玉词》 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 )。

a.《土地》 b.《泪水》 c.《我爱这土地》 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

a.哈姆莱特 b.威尼斯商人 c.亨利四世 d.浮士德

19.《变形记》的作者是:( )

a.格里高尔 b.尤奈斯库 c.卡夫卡 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b.雪莱 c.柯勒律治 d.骚塞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b 4.d 5.c 6.d 7.d 8.a 9.d 10.b

11.c 12.d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c 20.b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1)短小,结构精巧:字少,但小说结构完整。散淡的开头,紧凑的“煞尾”,中间很从容。(4分)

(2)写人物的手法:多用侧面描写,人物对话不多。(3分)

(3)语言平实朴素,生活细节的片段给人以散文的感觉,随意、轻松。(3分)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普希金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战斗性,充满了作者抨击暴政、酷爱自由的主题思想。《致大海》正是作者屡遭流放囚禁的愤懑不平之作。(3分)

“大海”在诗中成为自由的象征。诗人歌咏大海是同他对专制政治的愤懑反抗分不开的,也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反专制的革命情绪的集中体现。(5分)

全诗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忠于理想的情怀。(2分)

(简析题评分说明:学生答案应灵活对待,只要表达出以上答案的基本意思并能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不必要求字面上的完全一致。)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齐桓晋文之事章》一文系统地阐明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学说,充分表现出曲折尽情、气盛言宜的特色,洋溢着波澜壮阔的气势美。(2分)

(1)论点深刻,论据雄辩。孟子针对现实矛盾,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总论点,并从王道可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王道何为(富民,教民)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这些观点正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在孟子的这些论点面前,齐宣王暴露出爱牛而罔民的假仁、好战以求“大欲”的不义。针对统治阶级中的“民贱”思想,它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孟子用它来剖析事例,批判了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错误,论证了“推恩”的可能性与意义、“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的祸害,使齐宣王理屈而屡陷困境。同时,孟子又援引多种比喻婉言晓谕,发出警告,列举虐政罔民、民不聊生的事实进行指斥,又使齐宣王难以置辩,不得不听取“发政施仁”的种种意见。(5分)

(2)论证严密,步步紧逼。孟子图全胜而不求速胜,以纵而后擒、诱而入套之法,渐次张开论证的逻辑之网,最终将论敌严严实实地罩住。对于敌论,在局部,他分割包剿,各个击破,逐城夺取;在总体,他边破边立,步步紧逼,穷追不舍。论辩一开始,齐宣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攻来,孟子敏察其意,虚与委蛇,避开其锋芒而又亮出自己“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总论点。他由以羊易牛的故事推演出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肯定他有行仁政的基础,又以“百姓皆以王为爱”讽之,暴露其不肯“推恩”的错误,并引譬取喻,证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接着引征经典,论证“推恩”的意义与“不推恩”的恶果,然后以选言推理逼出齐宣王的“大欲”,证明这正是“不推恩”的原因;并经设喻类比,证明对“大欲”、“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这样就从根本上驳倒了齐宣王的霸道思想。紧接着,以一组假言判断推出“发政施仁”、天下无敌的光辉前景,引得齐宣王表示有意图王,随即从分析“恒产”和“恒心”的关系入手,总提“富民”、“教民”的必要,进而阐述具体内容。(5分)

(3)本篇章法,通篇一贯,对比鲜明,跌宕起伏。全文紧扣论题,分别从有基础、有可能、有必要、有办法等四个部分,以层进式步步深入地论证求霸有害,施仁无敌。这样,不仅各个局部的内容都密切环绕中心,在文字上也前后贯通,首尾呼应。例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心足以王矣”──“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其若是,孰能御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善于运用对比,是本篇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的技巧之一。王道与霸道总携全局之比。从开头以羊易牛引出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到“不为”与“不能”、邹人与楚人,直到结尾“明君制民之产”与“今也制民之产”等等,对比层叠展开,起到突出矛盾、揭示本质、阐明意义的作用,又收取章法错综开合回旋之功效。(5分)

(4)本篇以记言说理,叙事取喻凝练传神,分析推断精辟确当又不乏含蓄委婉之处。句法灵活多变。简短者每句一二字,若清露滴梧;繁丰处妙语连翩,似鼓角齐鸣。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又兼用叙述、说明、抒情,语势富于变化。句子的语气类型陈述、疑问居多,杂有祈使、感叹,且随处衬用虚词,语气抑扬顿挫自然。散句与排偶交错,疏密相宜。(3分)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1)简约与深细相依

本诗文字之精炼,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一字一景,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是主人公眼中之景。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思乡之情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7分)

(2)静与动、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相映

处于动态的“流水”,与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7分)

(3)景色与情思相融(情景交融)

可感的深秋之景,与无形的凄苦之情相通;用有形表现无形,具体生动。“小桥流水人家”,是常见的景色,但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一处,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可谓情景妙合无痕。(6分)

(论述题评分说明:学生答案应灵活对待,只要表达出以上答案的基本意思并能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不必要求字面上的完全一致)
 

大学语文试题(五)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面哪项不属新月派三美理论( c )

A音乐美 B建筑美 C语言美 D绘画美

2《乡愁》的作者是( d )

A徐志摩 B郁达夫 C郭沫若 D余光中

3下面哪项不属知性散文的特点:( a )

A语言辛辣,文笔犀利。

B文章旁征博引

C描摹人生活灵活现,讽刺世态淋漓尽致。

D语言风趣幽默,蕴涵深刻

4《茶馆》采用了( c )的写法

A编年史 B纪传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5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c )

A《孔乙己》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祝福》

6《边城》中翠翠代表了典型的( a )样式

A湘西人生 B粤西人生 C川南人生 D藏北人生

7下面哪篇小说具用牧歌情调( d )

A《传家宝》 B《边城》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暴风骤雨》

8话剧《雷雨》的作者是( d )

A老舍 B洪深 C夏衍 D曹禺

9《至橡树》作者是( a )

A舒婷 B亦舒 C贾岛 D王小波

10下面哪篇小说不属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d )

A《官场现形记》 B《孽海花》 C《老残游记》 D《三言二拍》

11、《五代史伶官序》的中心论点是 a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忧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 满招损,谦受益

12、下列作者中,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是 b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司马光

D、辛弃疾

13、《前赤壁附》中用来写景、抒情、说理的主要自然景物是 c

A、江水、明月、乌鸦

B、江水、清风、白露

C、江水、明月、清风

D、清风、明月、麋鹿

14、《诗经》中收录各地民歌最多的是 c

A、大雅

B、小雅

C、风

D、颂

15、下列《湘夫人》诗句中融情入景的诗句是 a

A、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蘋中

C、捐余袂兮江中

D、茸之兮荷盖

16、《陌上桑》中见了罗敷后“下担捋髭须”的是谁 d

A、使君

B、耕者

C、少年

D、行者

17、《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 b

A、金柳

B、水草

C、彩虹

D、星辉

18、戴望舒《雨巷》中最主要的象征意象是 a

A、丁香姑娘

B、寂寥雨巷

C、颓圯篱墙

D、雨的哀曲

19、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的是 c

A、李白

B、王维

C、高适

D、杜甫

20、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b

A、清新俊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哀凄苦

21、提出“文以明道,气盛言宜,不平则鸣,词必己出”的作家是 a

A、王安石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22、先秦诸子中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是 a

A、孟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23、《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c

A、张巡

B、许远

C、南霁云

D、贺兰进明

24、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所描绘的整体景象是 c

A、风雨交加

B、芳草拦路

C、春天归去

D、画檐蛛网

25、《摸鱼儿》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 d

A、春且住

B、怨春不语

C、君莫舞

D、休去倚危栏

26、将功名利禄看作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是哪一位女性 c

A、李香君

B、柳如是

C、杜丽娘

D、崔莺莺

27、《牡丹亭》的作者是 c

A、孔尚任

B、王实甫

C、汤显祖

D、关汉卿

28、舒婷是哪个诗派的诗人 c

A、新月派

B、七月派

C、朦胧诗

D、新生代

29、强调“文学艺术只有美和不美”的京派作家是 a

A、沈从文

B、朱光潜

C、林语堂]

D、郁达夫

30、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走向成熟的是 a

A、雷雨

B、茶馆

C、日出

D、龙须沟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解释画线词。每词2分,共10分。

1、远虽材若不及远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1)纳

(2)授之柄

(3)虏

(4)通知

(5)辞服于贼

(1)纳: 接纳

(2)授之柄: 把指挥权交给他

(3)虏: 被俘虏

(4)通知:全面理解

(5)辞服于贼: 用言词向敌人降服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长恨歌》的双重主题说

答:《长恨歌》的双重主题,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

首先是《长恨歌》主题的“政治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

但,经过“马嵬事变”的“血泪相和流”的死别,作者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刻骨思念。表现了对杨贵妃的强烈同情,“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从对杨贵妃的同情,又转为对二人恋情及唐明皇的同情。

最引人注目的是“仙寻”部分,结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及作为全篇概评、收束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进一步证明《长恨歌》后半部分的确是以同情态度在描写李、杨情爱悲剧。白居易并未丑化,甚至也没有直接从政治上评价这一悲剧。这一部分重以歌颂爱情为中心,在《长恨歌》中占得比重更大,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分析《黍离之悲》

情:《黍离》之悲

景:

虚景: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古盛)

实景:

视觉: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黄昏 二十四桥 冷月 桥边红药 空城 (对比)

听觉: 清角吹寒 (今衰)

艺术手法:描写手法:虚实结合、视觉听觉的角度。

抒情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怀古伤今。

修辞手法:拟人、化用。

表现手法:联想、对比。

四、作文(40分)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内容切题,思想感情要积极健康

4、条理清晰

5、书写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