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精选> 套利还是“盗窃”(套利是违法的吗)

套利还是“盗窃”(套利是违法的吗)

时间:2025-05-07 08:08:01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吃上热乎的币圈大瓜,曼昆律师愿称之为Bitget VOXEL合约事变 。 这里借用一下X平台用户加密猴哥(@monkeyjiang)的时间线(图做的不错)。

套利还是盗窃?律师函有用吗?盘点Bitget VOXEL事件中的热门5问

简单来说,这件事就是4月20日,VOXEL/USDT合约交易异常,导致部分用户通过短线操作赚了总计超4,000万美金,尤其是其中一个团队,也就是Bitget(下文统称BG)发律师函的8位,狂赚2,000万+美金(BG说疑似专业撸毛队,对方则称自己是专业做市商,咱也不知道谁真谁假)。

事后,BG开始通过回滚交易、冻结账户、发律师函等措施进行挽损。这一系列动作,直接把事件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币圈玩家纷纷站队,以何币(@hebi555)、币圈老司机(@SEFATUBA3)为代表的Web3 KOL指责BG:我靠操作赚钱,你BG输了就耍无赖,是不是玩不起?另一小部分KOL则认为,BG做得对,利用Bug获利不来就不对;还有,BG说了追回的2,000万美金,空投给用户,挺好。

而路人,比如曼昆律师,这几天一直在极限冲浪,默默吃瓜。

不过,吃瓜之余,曼昆律师也看到了社媒上的热门质疑。今天就来跟大家,从中国法律视角,聊聊五个最热门、最有争议的问题。

Q1:用户套利,Bitget说是盗窃,这说法成立吗?

从BG发出的律师函来看,平台或者说律师这边的口径是:用户利用了系统BUG套利,涉嫌盗窃,所以发律师函警告。

那问题来了,利用系统漏洞套利是否属于盗窃?

首先,在《刑法》,盗窃解释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朴素理解是背着人偷偷摸摸搞走别人的钱。

而套利呢,则是在公开市场上,看到价格有错位,赚点差价,本质是市场行为,不是背着谁干的,反而是光明正大在交易。与盗窃相去甚远。

但是,注意这里,如果你明知道对方系统出问题了,利用BUG去套利,那就不是套利这么简单了。在橘座公号内容显示-bg打了这么一个比喻:

其实我们律师的在办理传统刑事案件中,也常常遇到Web2产业的被外部人员利用系统bug薅羊毛,法院最终人的盗窃甚至诈 骗;被内部人员利用系统漏洞获利,则认定职务侵占。

所以本次行为还得看看证据,也就是这帮人到底是不是明知且利用系统BUG,且给BG造成了属于BG方面的财物损失。

从当前的舆论看,散户多是认为你平常赚了那么钱,现在系统出问题了,格局怎么不能打开?(就不能学学海外某知名电商平台嘛,价格标错了,被人买走了,就算客户福利了),而平台方一会儿是对方故意造成了BOT问题,一会儿说是利用BUG极限撸毛。

曼昆律师建议,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先等等,BG那边不是说很快发布事件报告吗?

Q2:Bitget是海外主体,能对中国用户发律师函、起诉吗?

很多人都在质疑,BG是海外主体,这次怎么突然对中国用户发律师函,说要追责?

曼昆律师看到有些法律分析,说可以,因为BG有海外主体,理论上境外企业可以向境内个人追责。中国《民事诉讼法》第265条也规定,涉外合同纠纷,争议发生地或被告财产所在地在中国,法院就能管。

这个理论没什么错,早年微软还给国内的盗版用户发函呢,但在币圈我们还得考虑国内监管侧对于加密货币交易的态度-虚拟货币交易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