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精选3篇)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精选3篇)

时间:2025-09-05 15:38:01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小班教案《大猫小猫》(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 篇1

目标:

1、学唱歌曲,乐意进行简单的歌曲仿编。

2、尝试用声音的轻重表现音的强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准备:

大小猫的图片、大小狗的图片、大小鼓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理解动物形象的大小与演唱力度有关

1、出示大猫小猫图片: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这两只猫有什么不一样?

2、猫是怎么叫的?请你们听一听这两只猫的叫声有什么不一样?

3、学一学大猫和小猫的叫声。

(二)完整学唱

1、师:两只猫要和大家做朋友,他们要用歌声介绍自己,仔细听一听!它们是怎么自我介绍的?

2、教师唱歌曲两遍:他们怎么自我介绍的?

3、幼儿分组学唱歌曲。

4、游戏:找小猫

(三)创编歌曲

1、出示图大狗小狗:看还有谁来和我们做朋友了?他们的叫声怎么样,会怎么介绍自己?

2、幼儿尝试仿编

3、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由于《大猫小猫》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因此,我在活动中非常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让幼儿通过说说、看看、听听、学学、唱唱、编编等多形式的感官活动,努力营造“爱学、乐学、会学”的教学氛围。从整个活动情况看幼儿活动的兴趣很浓孩子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音量来表现歌曲。在课后评课的过程中,各位工作室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老师们的宝贵意见我又对这一活动进行了思考与梳理

歌曲介入思考

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大猫小猫的形态大小与演唱力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叫声前置的来突破孩子控制自己的音乐来表现歌曲这一难点。虽然达成的效果较好,但在研讨中工作室老师认为这这一歌曲结构简单,歌曲短小完全可以采用完整欣赏的方式。为此,回到幼儿园又进行了一次实践,采用了工作室林静老师的策略(完整欣赏加辅助提问)在过程中发现孩子也能够很好的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而且整个活动安排更加的流畅而不显突兀,从中让我感受到对于歌曲结构简单,曲式短小的小班歌曲来说完全可以采用完整感受的方式,让孩子在完整欣赏过程中体验美感受美。

过程的推进思考

1、变“难点前置”为完整感受。

“难点前置”这一教学策略常会运用到幼儿不宜掌握的歌词中。本活动我将大猫、小猫的叫声作为难点进行前置,割裂歌曲的完整性。如果采用循序渐进的完整感受会使整个环节的推进更加细腻流畅。

2、游戏化是否需要成人理解中“热闹”。

本次活动在执行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班幼儿比较喜欢也非常乐意参与的躲藏游戏“找小猫”。意在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会唱、乐唱。在实践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但在研讨中很多教师认为这一游戏趣味性不高,是否可以增加情节,让游戏更加趣味,当时感觉同仁们的意见非常合理,但是静下心来思考感觉教学游戏趣味与否,是取决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与游戏目的的达成,过于花哨的情节安排给予孩子的可能只是兴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因此个人感觉这一游戏的'安排是适合小班孩子的认知水平的,只是在落实过程中师幼互动可以更加细腻。

3、图谱设计贵在孩子提供理解和记忆歌曲的支架。

本次活动的难点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猫小猫的形象大小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因此我图谱设计就采用了同一形象改变大小的方式呈现,让孩子清晰感受到物体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由于图谱设计没有追求花哨在实践中孩子的观察也一下在进入主题,很好的为孩子的学唱提供了支架。

感悟:兴趣是孩子学习歌曲的首要前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歌曲学唱中实现教学目标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平等和谐自由的进行歌曲学唱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起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乐意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 篇2

最近执教小班的音乐活动,心里总是很没底,总觉得自己的思想还停留在大班的音乐活动,每个环节都分的清清楚楚。而不知道如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以游戏化贯穿,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所以,执教音乐活动心里总是有点怕怕的,害怕又是一个自己独唱,小朋友置身事外、旁观的情景。和师傅商量了一下,师傅决定亲自出马,给我示范一节音乐活动,让我找找所谓的“感觉”。

活动内容确定为小班艺术活动《大猫和小猫》,先由我执教,师傅听课。然后我再听师傅的课,学习后再翻课。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听完就好了,再次执教肯定会有所收获。

首先,先来看看我和师傅的教案,同样的活动却有着不同的思考。师傅的教案设计让我发现,原来每一个小小的环节都有它的价值,非常有针对性。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其实有很多更好的方法。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声音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力度。

2.尝试仿编歌词,体验仿编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用声音、动作来表现。

难点:能对歌曲进行初步的仿编。

三、活动准备:无

四、活动过程:

(一)听大猫、小猫的音乐,感知声音强弱的差异。

师:今天,我们贝贝班会来两位动物朋友,他们会是谁呢?(教师学猫叫,喵喵喵)

师:哦,是猫。这两只猫里,有一只是大猫,有一只是小猫。请你听一听两段音乐,听听是大猫先来还是小猫先来呢?

——教师弹奏两段音乐,引导幼儿听辨。

师:大猫先来还是小猫先来的呀?你从哪里听出来的呀?

师:哦,原来大猫的叫声很大,声音很强,很有力。(喵喵喵喵喵)。小猫的叫声很轻,声音很弱(喵喵喵喵喵)。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他们的叫声吧。大猫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小猫声音很轻:喵喵喵喵喵)

(二)学唱歌曲

师:你们学的可真棒!我们一起来听听大猫和小猫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好吗?

——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大猫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呢?

——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表演学唱。提醒幼儿大猫和小猫的力度不一样。

师:谁愿意来扮演大猫和小猫,到前面来表演呀?

(三)学习仿编歌词

师:你们还想邀请什么动物朋友来我们贝贝班做客?(小鸭、小鸡等)

师:鸭子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呀?大鸭可以怎么介绍自己,小鸭呢?我们把它请到我们的歌曲里,好吗?

(四)结束

师:小猫走路是怎么样的?我们学小猫走路轻轻地去卫生间小便、喝水吧。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大猫小猫》,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大猫小猫》 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启发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幸福拍手歌》,并用身体动作和节拍表现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 《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5、音乐游戏《听音学走路》:启发幼活动目标:

1、通过用线绳蘸色印染,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对称图案。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