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信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信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

时间:2025-08-31 12:19:02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信贷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信贷学习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9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我行在杭州举办的学习班,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认真地学习了信贷风险防范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其中,老师对信贷风险防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刻讲解,并组织了实际案例的讨论、演示和点评,既有实务操作又有理论讲解,使我对信贷风险防控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一、贷前调查是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贷前调查不全面、资料收集不全;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欠核实,缺乏对假信息、报表的防范;存在由社会上不正常现象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信誉调查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借款人注册资金未到位或抽逃公司注册资金。有可能导致贷前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失去保证贷款安全性的意义。

二、贷时审查是风险防控的再保险。

若贷款审批机制不完善,轻信信贷调查结论,对贷款主体的资质、信用、财产状况缺乏全面系统的审查,就会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轻易获得贷款资格。审查人员应根据相关政策制度,从基本要素、主体资格、贷款条件、本行的信贷产业及行业政策、信用等级评定、授权授信等方面,逐一核实贷款调查人员提供的贷款申请资料和调查报告是否完整有效,是否符合本行的贷款准入条件和现行的制度政策,这是贷款初步审查的关键环节。对应该由调查人员及经营行提供而没有提供的信贷业务材料,审查人员应当列出单子,及时通知调查人员及相关行补充完善,说明情况,提出审查意见,限期予以补充回复。原则上凡是贷款调查人员调查认定的内容,审查人员都应当重新审核,看其是否真实有效是否符合信贷准入条件和相关政策制度。全面初审的目的,是解决贷款资料的完整性及合规合法性问题。全面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同贷款调查阶段收集借款申请资料的内容基本一致。

三、贷后管理是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

贷款实行全流程管理,即从贷款发放至贷款收回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此,各级信贷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实地进行贷后检查,能及时识别和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总之,我觉得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是银行从业人员的的一项本职工作。我们要将学习内容落实到今后的工作,找准薄弱点各个击破,不断健全我行信贷防控体系。

信贷学习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9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我行在杭州举办的学习班,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认真地学习了信贷风险防范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其中,老师对信贷风险防控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刻讲解,并组织了实际案例的讨论、演示和点评,既有实务操作又有理论讲解,使我对信贷风险防控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一、贷前调查是风险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贷前调查不全面、资料收集不全;轻易采用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欠核实,缺乏对假信息、报表的防范;存在由社会上不正常现象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企业信誉调查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借款人注册资金未到位或抽逃公司注册资金。有可能导致贷前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失去保证贷款安全性的意义。

二、贷时审查是风险防控的再保险。

若贷款审批机制不完善,轻信信贷调查结论,对贷款主体的资质、信用、财产状况缺乏全面系统的审查,就会让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轻易获得贷款资格。审查人员应根据相关政策制度,从基本要素、主体资格、贷款条件、本行的信贷产业及行业政策、信用等级评定、授权授信等方面,逐一核实贷款调查人员提供的贷款申请资料和调查报告是否完整有效,是否符合本行的贷款准入条件和现行的制度政策,这是贷款初步审查的关键环节。对应该由调查人员及经营行提供而没有提供的信贷业务材料,审查人员应当列出单子,及时通知调查人员及相关行补充完善,说明情况,提出审查意见,限期予以补充回复。原则上凡是贷款调查人员调查认定的内容,审查人员都应当重新审核,看其是否真实有效是否符合信贷准入条件和相关政策制度。全面初审的目的,是解决贷款资料的完整性及合规合法性问题。全面初步审查的主要内容,同贷款调查阶段收集借款申请资料的内容基本一致。

三、贷后管理是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

贷款实行全流程管理,即从贷款发放至贷款收回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发现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此,各级信贷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实地进行贷后检查,能及时识别和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总之,我觉得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是银行从业人员的的一项本职工作。我们要将学习内容落实到今后的工作,找准薄弱点各个击破,不断健全我行信贷防控体系。

信贷学习心得体会 篇3

xxxx年x月xxxx日,我行举办了“信用风险管理与贷款风险分类”培训班,一天多的时间里,两位老师对贷款五级分类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刻讲解,并组织了实际案例的讨论、演示和点评,既有实务操作又有理论讲解,使我对五级贷款分类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确实,在银行工作这么多年,以前还认为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比较到位:一是准确的分类有助于准确计算坏帐准备金,二是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但在听了讲座以后,发现以前对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有所偏差,五级分类工作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计算准备金和应付监管部门,而应该从理念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以正确的理念建设更加健康的信贷文化”。

首先,信贷五级分类工作强调的是一种信贷管理的理念。比如:通过进行五级分类工作,会提示和引导我们要注意第一还款来源,而非抵押和担保。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对我们来说,通过学习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理念,就象李行长经常强调的“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未来”,我们一定要通过这次学习,加强和深化对贷款五级分类的认识和理念的转变。

其次,信贷五级分类工作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加强信贷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信贷五级分类的过程是加强信贷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加强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实践和坚持。

第三,信贷五级分类工作是促进更健康的信贷文化形成的重要保证。就象王君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有什么样的贷款分类就有什么样的信贷文化”。确实,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制度的保障的,在有效的坚持和实践信贷五级分类工作的同时,也就会不断的促进我们更加健康的信贷文化的形成。

总之,信贷五级分类工作不仅仅是为提准备而是为了揭示风险,不是仅仅为了应付监管部门,而是为了提高信贷管理的科学性,不是仅仅为了完善制度和流程,而是为了以正确的理念建设更加健康的信贷文化。

信贷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总行于20xx年12月下发了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贷合规“24条禁令”,分行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学习活动。20xx年5月9日,为巩固大家学习成果,提升大家认识高度,总行信管部郭总更是亲临大庆,全面深入的解读了“禁令”各项内容,为大家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全程参与了学习活动,体会如下:

信贷合规“24条禁令”以平实的语言,针对贷前、贷中、贷后三部分风险合规要点做了深入阐述,将信贷业务中主要风险点及易违规点进行了全面揭示。作为一名分行法人信贷业务审查员,我在全面学习了“禁令”内容后,重点研究了贷中篇的各项要求,渴求透过文字,领会总行下发各项“禁令”的初衷,从而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举一反三的执行总行各项要求。学习过程中,我对贷中篇第四条“严禁不坚守审查审批独立性”里面提到的“审查审批人员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风险判断能力,更好履行工作职责”感触尤为深刻。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从事信贷审查工作不到一年时间的我,深知自己在各方面知识及经验阅历的欠缺,平时在工作之余,我会在网上研读与信贷审查工作相关的文章,也会向部门领导及同事虚心请教工作方式方法及经验。下一步我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提高思想素质,增强依法合规操作的理念

加强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这是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的重要手段。银行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必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每天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违纪、违规行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视制度如生命,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预防案件的发生。

2.学习3~5个行业的核心特征和关键指标

通过不断总结归纳及学习,理解3~5个行业的核心特征和关键指标,抓住它的核心特征和风险点,为更好的识别风险、判断风险打基础。

3.更加深入学习企业财务分析

通过分析三张财务报表、现金流量、银行的流水,结合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分析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判断企业的还款来源,更加准确的对还贷能力进行综合判断。

4.学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积极涉猎民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那些成功保护、或者妨害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案例,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5.积极了解现场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学习如何查账,如何看企业的总账、分户账、明细账,如何审查企业的合同,如何查验企业的库存,并与账目和单据对应。丰富自己的审查经验。

6.努力丰富信息获取渠道

养成喜欢观看xxx经济频道等节目的习惯,结合最新的经济、政治形势,对信贷业务风险做出合理判断。

“以德立身,以慎处事”,古语有云“百行以德为首”,做人应当身先立德,亦应该以德从业,坚决树立与不良行为作斗争的决心。“合规文化”的建设与实践绝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便可以完成,需要我们共同恪守,长期不懈的保持严肃谨慎的工作作风,固守心中那道不可逾越的道德风险,严把合规关,慎小处微,让“合规”成为一种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