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动物农场》寓言片段原文及赏析及现代汉语译文

《动物农场》寓言片段原文及赏析及现代汉语译文

时间:2025-09-23 13:00:03

《动物农场》寓言片段原文及赏析及现代汉语译文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以动物起义暗喻极权统治,本节选展现革命口号被篡改的过程,译文与解析揭示语言如何成为权力工具。

原文

《七诫》修订版

乔治·奥威尔

凡用两条腿行走的都是敌人;

凡用四条腿行走或有翅膀的都是朋友;

任何动物不得穿衣服;

任何动物不得睡在床上;

任何动物不得饮酒;

任何动物不得杀害其他动物;

所有动物一律平等。

译文

用两条腿走路的生物都是敌人;

用四条腿走路或长翅膀的生物都是朋友;

动物禁止穿戴人类衣物;

动物禁止使用人类床铺;

动物禁止接触酒精饮品;

动物之间禁止互相残杀;

所有动物享有完全平等权利。

注释

"两条腿行走":暗指人类,象征剥削阶级。

"四条腿或有翅膀":指代劳动阶级与知识分子。

"不得睡在床上":原文指"with sheets",后删去限定词扩大禁令范围。

"一律平等":最终被补充为"但有些动物更平等",体现极权话语特征。

创作背景

1943年冬季伦敦大轰炸期间,奥威尔目睹宣传机器如何扭曲真相。他在《我为何写作》中坦言:"每个字都是政治选择。"《动物农场》初版遭遇多家出版社拒稿,因当时英国与苏联尚处同盟关系。

作品解析

1. 结构递变:从整齐排比到突兀破格,暗示制度变质。

2. 语言策略:使用绝对化副词"任何""一律",模仿极权话语模式。

3. 思想内核:揭示"语言腐败"如何为权力服务。

4. 艺术特色:用童话语境包裹政治隐喻,形成强烈反讽。

鉴赏范文

范文一

《七诫》的文本变异堪称现代寓言的经典案例。初始版本中工整的排比句式,与后来被涂抹修改的痕迹形成视觉冲击。奥威尔刻意保留原始文本与修订版的对照,让读者亲眼目睹"平等"如何被添加上"更"字。这种语言异化过程,比直接描写暴力更深刻揭示权力运作机制。

范文二

当"不得饮酒"后面出现"过量"的补注,寓言的政治讽刺达到高潮。奥威尔展现的不是规则的破坏,而是规则的弹性解释。这种写作手法受到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影响,但将讽刺对象从抽象人性转向具体政治制度。通过猪领袖对戒律的每一次修改,都在演示"话语权即统治权"的真理。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寓言(allegory)、极权(totalitarianism)、话语权(discourse power)

2. 文学常识:奥威尔与"冷战作家"标签的争议

3. 意象分析:"风车"象征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4. 全解要点:动物主义(Animalism)与斯大林主义对照表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概念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1)"朋友":__________

(2)"平等":__________

答案:

(1)指理论上应团结的阶级盟友

(2)表面权利宣言实际成为统治工具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更平等"的讽刺效果

答案:通过逻辑矛盾的表述,揭露特权阶层如何扭曲平等理念。副词"更"字颠覆前句的绝对宣言,体现语言如何被权力腐蚀。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动物农场》与《1984》对语言控制的描写差异

答案:《动物农场》展示戒律的渐进式篡改,《1984》直接构造新话体系。前者侧重规则异化过程,后者展现语言系统的彻底重构。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案例论述"语言腐败"现象

答案示例:可分析政治宣传中"防卫性进攻""负增长"等矛盾修辞,说明权力如何通过词汇重组制造认知混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