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战争与和平》精彩段落原文及赏析及译文

《战争与和平》精彩段落原文及赏析及译文

时间:2025-09-03 14:30:02

《战争与和平》精彩段落原文及赏析

《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社会的宏大画卷。本文选取小说中描写安德烈公爵战场沉思的经典段落,通过原文、译文与深度解析,揭示托尔斯泰对战争与人性的哲学思考。

原文

《战争与和平》第一卷第三部第十九章(节选)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他仰望着高高的天空和飘浮的白云,望着那永恒的、遥远的、无边的苍穹。"多么宁静!多么安详!多么庄严!完全不像我这样奔跑,"安德烈公爵想,"不像我们这样奔跑、呐喊、搏斗……"

译文

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凝望天空中的流云与无垠的蓝色深渊。"这片天空如此静谧、庄严而永恒,"他思索着,"与我们的狂奔、嘶吼和厮杀形成鲜明对比……"

注释

1. "高高的天空":俄语原文为"высокое небо","высокое"兼具空间高度与精神崇高双重意味。

2. "永恒的、遥远的":原文连续使用三个形容词"вечное"(永恒的)、"далекое"(遥远的)、"бесконечное"(无边的),通过递进修辞强化宇宙的无限性。

3. "奔跑、呐喊、搏斗":三个动词构成排比,对应人类战争的三个典型动作,与静态的天空意象形成戏剧性反差。

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写于1864年,托尔斯泰刚结束高加索军旅生涯。他亲自考察鲍罗金诺战场,访谈老兵,试图理解1812年战争对俄国精神世界的重塑。安德烈公爵的战场顿悟,实为作家本人对战争本质的哲学叩问。

作品解析

1. 结构设计:采用"仰观宇宙-内省人性"的二元框架,天空意象构成叙事支点。

2. 语言艺术:静态描写与动态叙述交织,形容词的堆叠营造出宗教仪式感。

3. 思想内核:通过微观战场场景揭示宏观命题——人类争斗在宇宙尺度下的荒诞性。

4. 艺术特色:开创"意识流"写作先河,用心理时间打破线性叙事。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段战场独白展现了托尔斯泰的史诗笔法。天空意象既是物理存在,更是精神符号。作家用"无边的苍穹"解构战争意义,当人类纠缠于具体战役时,永恒的自然始终冷眼旁观。安德烈的顿悟实为作家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文学反驳——所谓重大历史事件,在宇宙维度不过是瞬息微尘。

范文二

文本的震撼力来自三重对比:动态战争与静态天空的视觉对比,短暂生命与永恒宇宙的时间对比,人类喧嚣与自然沉默的听觉对比。托尔斯泰故意省略炮火声,只保留思想的声音,这种"主观现实主义"写法,使19世纪战争文学获得存在主义深度。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考试重点

1. 文学常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四大家(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

2. 核心意象:天空(永恒)、橡树(生命)、舞会(社会)的象征体系

3. 艺术创新:心理描写技法、"共时性"叙事结构

4. 思想主旨:对"伟大人物决定论"的历史观批判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庄严:__________

(2)搏斗:__________

答案:

(1)崇高神圣

(2)生死争斗

二、主旨理解

题目:"多么宁静!多么安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战争观?

答案:通过自然永恒与人世无常的对比,揭示战争在宇宙尺度下的无意义性,体现托尔斯泰的反战思想。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段与雨果《悲惨世界》滑铁卢战役描写的异同

答案:同:都包含对战争的历史反思;异:雨果侧重具体战役的史诗性,托尔斯泰侧重个体在战争中的存在体验。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完全不像我这样奔跑"的艺术效果

答案:用第一人称突然插入客观描写,打破叙事距离,使哲学思考具有身体感知的真实性。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段内容论证"人类需要超越自身局限"的观点?

答案示例:安德烈通过仰望星空获得超越性视角,说明只有跳出具体情境的束缚,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