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
古语有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也正是这句话激励着我,让我拥有了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带给了我许多关于地球和自然科学的新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它孕育了万物,滋养着我们。地球是如此神奇和美丽,让我对它充满敬畏和感激之情。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地球是九大行星之一,它与太阳的距离既不远也不近。这样的位置使得地球具备了适合人类居住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而地球亿万年来的变化则是无比细微和神秘的,正是这种变化促使了地球孕育万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资源。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地球早期形态的知识,让我对地球的起源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我知道了地球是通过宇宙中的星云逐渐演化而成的,那个时候的地球还是一片炽热的岩浆海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力量的作用,地球终于悄悄地孕育出了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生灵。
这本书还向我展示了那么多科学家和地质学家对地球的探索和研究。他们不断努力解开地球的秘密,探寻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我为那些为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感到自豪,因为他们的努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
通过阅读《看看我们的地球》,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地球的珍贵和脆弱。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努力。我将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环保,减少浪费,保护自然资源,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本《看看我们的地球》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科普读物。它让我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伟大。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地球的美丽和脆弱性,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2
暑假里我看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是地质学家李四光以文学随笔的形式写下的地质地理科普读物。介绍了基本的地质地理学知识:地球年龄、地震原理、大地结构、三大冰期、人类起源等方面。
最让我想了解的是地震原理。我们学校进行过5.12疏散演练,老师也跟我们讲过关于2008年汶川地震的事件。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有地震发生?这本书上讲:一年全球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浅震,一般在地下5千米——20千米。虽然每隔几秒就有一次地震或几次地震,但从历史的记录来看,破坏性大以致毁灭性的地震,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
我还想知道地球是怎样形成的.。书上的第一种说法:地球是太阳分裂成的,它先是一团熔体,后来经过了长期冷缩,固结成了有外壳的地球。第二种说法:地球是小小的灰尘聚合固结起来形成的。
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活的星球。地球的十分之三都是陆地,其余的都是海洋。海洋,被称为水圈。水圈底下也就是石圈。
读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我深深感悟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原理,在自然灾害面前懂得保护家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3
中国出版界的元老张元济先生有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今天我读的这本好书,就是由杨九俊主编给我们写的一本书,《看看我们的地球》。
古人曾说,天圆地方。关于地球形状的讨论,自古代起就有。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才真正知道了地球的真正形状。
其中我喜欢这其中一篇就是《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地球顺着一定方向,他是从西到东的,每天自转一次。他这样旋转,所依的轴,名字是地轴。地轴的`两端,名字是南北极。
这一篇给我们介绍了:赤道平面、赤道、地轴、远日点和近日点。
还有一篇,我觉得很特别,就是《侏罗纪与中国地势》我一看到侏罗纪这个词非常的疑惑。原来如此,侏罗纪以后一直到今天,在中国所生长的地层级不完全呢!
比如新生式的停积物,中国已经发现了共有几种,那就是含煤层的泥砂岩。在辽河流域,朝阳,抚顺等出的每层有大部分是属于这个时代的。
这本书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告诉了我们世界很多奇妙的事,世界是广大,很辽阔的,还教会了我们一些生活常识,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和一些以前我们不懂,现在看了这本书,我们懂的事。希望你们也去看一看,说不定也能得到很大的道理呢!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4
科学不断在进步,人类不断在发展。我们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描绘了整个地球的构造、过去、未来。内容对我来说有些深奥,但是我还是坚持读完了。
虽然地球的年龄已经45.5亿岁了,但是她在宇宙中还是个孩子,在太阳系中还是个小妹妹,而在我们的'眼中,她却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是一个站在宜居带上的行星,是一个美丽又生机勃勃的行星。这位伟大的母亲孕育出了金木水火土和飞禽走兽,以及我们人类,了解她可以让我们更亲近这位我们共同的母亲!
她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八大行星之一。她由两个部分组成:石圈和水圈。水圈包围了暴露出来的石圈,而石圈就在底下包裹着水圈。地球是一个不停自转、飞速绕太阳公转的大圆球。巨大的离心力应该把我们甩飞才对,但是我们却能安安稳稳地站在地球的表面,真是不可思议啊!这本书告诉我,是万有引力在捣鬼,它把万物向下吸,使它们能够脚踏实地。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高,每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度。这些地下的热量是人类还没开发利用的,如果我们能开发利用这些热量,就不用担心能源枯竭啦。
这本书除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一章,其他的章节都非常深奥,我经常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等到我长大了,再重新翻看这一本书,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了。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5
在这个假期,我看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叫《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爷爷。
说到地球的年龄,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加尔底亚人的天文学家说世界已经有21.5万年了,琐罗亚斯的科学家说,世界只有1.2万年而已,有一位英国的科学家甚至说,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创建的。总之答案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于是我去问了一下爸爸,可爸爸却说:“你去查一下吧。”我一查才知道,到2020年为止,地球已经有45亿岁了。我再接着往下看,才知道地球还在中年期啊,那看来地球一定可以活到100多亿岁了。
说到地震,相信每个人都会露出惊恐的表情,因为地震一旦发生就很很可能会有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但你们知道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吗?地震的形成是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的,是现今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是地下岩层的某一部位突然破裂,产生了强大的力量,聚集起来的.力量超出了岩石的对抗强度,就通过破裂释放出来,引起地震。但是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发生地震前小动物都会有异常的表现,比如说小狗会不听使唤,跑来跑去,不停的汪汪叫;小猫会跳来跳去;而鱼就是不停的跳出水面,想跳到岸上来。另外,水也会变得浑浊,会变味等等。所以一旦发现身边有这些异常的情况,就要赶紧逃避。
这本书能学到知识又十分的有趣,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呀!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6
书是万能的:它可以使人们的心情变好;它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它还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看看我们的地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写的。他以文学随笔的形式写下这本地质地理科普读物,涉及地球年龄、地震原理、地势与大地结构、三大冰湖、人类起源等方面的故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地震与震波》这个章节。主要是说明了地震的种类,为什么会产生地震以及地震的特点。不仅如此,它还让我懂得了许多有关地震的知识:以前我一直认为地震是巨人在跳舞引起的。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这让我想起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当时的强度是7.8级。倒下的楼房、树木不计其数,顿时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死亡人数高达24万人!当时的场景惨烈到了极点。居20世纪地震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当时人们大声惊叫起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个又一个的人被压在了废墟下面。读了这篇章节后,我明白了:地震也是可以预测的,面对地震时要冷静,学会自救。
《看看我们的地球》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大。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多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之后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7
你知道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吗?你深刻地了解地球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去了解地球吧!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编:看看我们的地球,中编:地壳,下编:地热。
俗话说:“想要更深入了解这本书,就要先了解作者。”《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四光。李四光(1889-1971)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要好好保护地球母亲,不让它受到伤害。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我们的生存依赖地球,是地球母亲守护我们,默默无闻地让我们过着好日子。地球赐予着我们的生命,我们要尊重地球,更要好好的珍惜这宝贵的生命。
看了这本书后,你要不要也和我一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呢?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8
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地震是有很多的大象在奔跑造成的。直到我看完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才知道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
《看看我们的地球》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然现象,年龄和各个部分的名称,还有地球的.历史、地壳的运动、古生物和古人类还有冰川的起源。
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古生物及古人类,讲的是寒武纪出现了奇虾三叶虫等生物。而人类是在近100万年前出现的,那时候的人类已经会使用工具了。我在柳州市白莲洞博物馆参观时,就看见了“柳江人”的雕像,他们会用石头做工具、打猎、防御野兽,他们还会使用铁器。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人类的进化太不容易了,要对抗大自然的恶劣天气,还要对抗很多很多厉害的野兽。但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也是很有智慧的,懂得了做出工具,大大地帮助了我们。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智慧,恐怕现在都不会进化。
如果地球的历史长度相当于四个成人身高加在一起,那我们人类出现的历史长度只是一个人指甲的长度,和地球的历史比起来可以说是非常渺小的。但是人类因为有了智慧,现在统治了地球,如果人类要想继续在这个星球生存下去,就要保卫地球,爱护身边的环境。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9
我一直对脚下的地球很是好奇,就让妈妈在假期一开始时网购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听说这本书里有许多关于地理和地球的知识,比如地球的年龄、形状、地势,三大冰期等等,读完这本书,每个人会成为一个小小地质学家!
终于,快递员叔叔把书送到我们家了,我迫不及待翻开书页,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书的开头写了地球在他认为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又写了地球的构造,最后写了每层地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上有用的物资。这本书贯穿地球有关的科普知识,让人一看入迷,孜孜不倦。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浅说地震”这一篇。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为了预防地震造成的伤害,科学家们用一种叫“震波探测仪”的`东西来吸收震波,因此来判断地震的大小,从而做出相应的防御。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月亮是可以发光的,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才能在夜晚带来光明。
《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不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科学知识,还带有一些趣味性。看完这本书,我不仅收获了很多有关地球的科学知识,还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其中一点点,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今后,我该怎么面对学习?我的心中有了答案和方向……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0
这个假期我看完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书里有许多关于地理和地球的知识,我看完了受益匪浅,所以我想与你们一起分享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书的开头写了地球在他认为是怎么产生的;后面又写了每层地壳组成、地球内部结构以及每层地壳的特点;最后讲了每层地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上有用的物资。这本书贯穿了与地球有关的所有科普知识,把有用的知识点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大脑中。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地震的那一篇。这篇主要讲了地震的预报,地震的发生以及地震的震波等。科学家们用一种叫“震波探测仪”的东西来吸收震波,因以此来判断地震的大小,从而做出相应的防御。即使地震已经来了,科学家们也可以用一种叫做“地质侦查仪”的东西控制住地震的根源。科学家们真了不起,就像威风凛凛的勇士,制服了地震这头大魔鬼。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到,我们应该从小就有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爱,去努力地钻研科学知识,我们应该掌握科学这把武器,善待环境,保护地球,并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较少伤害,保护家人。我们运用科学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信邪的,中华民族是勤劳向上的民族,是用自己双手建造美好生活的优秀民族!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1
这个假期我又读了一本科普类的书,书名是《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让我觉得很独特,就像石头里有一颗金子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本书主要写了有关地球的一些情况,例如如何保护地球,地球内部是什么结构,以及地球的年龄等等。就其中一项来说,地球的年龄并不是一个新颖的问题,在上古时代早已有人提及了。例如加尔底亚的天文学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算出世界的年龄为21.5万岁。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也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算出地球的年龄,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我知道读书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所以在课堂上是直接求学,读书是间接的求学,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坚持读书。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自己一定要奋发图强,要好好地读书,努力地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2
最近看了一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那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笔下的《看看我们的地球》。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球为什么会发热?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和实验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对其他天体的探索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摄氏度,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
还有地球的起源问题,书中的科学家们也都做了各种不同的猜测和说法,争论两种:一种说,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直到现在,它里边还保存着原有的大量热量。这种热量也还在继续不断地慢慢变冷。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感到了地球奥秘震撼我心,我们的一切都是地球赋予我们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爱护它,不要肆意向它索取。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3
最近,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看看我们的地球》。我兴奋不已,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写地质方面的,有冰川、土地、天文、风水等等,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手不释卷。
比如第一章,他没有呆板地直接说:“在某个地方,有着怎样的环境,它……”而是以“地球的年龄”作为标题,让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再比如第五章,他让我们看地球的历史去计算地球的年龄,你一定会说:“什么?这不可能!”可他们就是做到了,这也验证的一句古话:你做不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你得不到的东西总有人能得到。
我也看过很多的.关于地球的书,但是《看看我们的地球》我的感触最深,他告诉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的世界里,我们现在只是其中无比渺小的一员,我们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4
五大洲、四大洋,风光秀丽,生机勃勃,这就是太阳系唯一一个出现生命的星球——地球。
有一本叫《看看我们的地球》的书,这本书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以文学随笔的形式写下的地质地理科普读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笔触介绍了基本的地质地理学知识,涉及地球年龄、地震原理、地源位置、地势与大地结构、三大冰期、人类起源等诸多方面。我觉得虽然它是一本科普类的'书记,但是不像学校里面的课本那么难懂,因为它笔调轻松、文情并茂、深入浅出。
我最关注的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震这个话题,记得当年的汶川地震,我们死了好多中国同胞,那时候我只知道是因为地震,为什么会有地震,我一直不明白,但是这次读了这本书,我来做个小老师告诉大家地震形成的原理。地源位置绝大多数在某些地质构造带上,特别是在断裂带上,一年全球大约发生50万次地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浅震,一般在地下5千米——20千米。虽然每隔几秒就有一次地震或几次地震,但从历史的记录来看,破坏性非常大,能达到毁灭性的地震,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所以人类很难找到规律。但是大规模地震不会很多,我们也不必太恐慌。
这就是我学到的地震的部分知识了。读一本好书,等于交了几个好朋友,也希望你们多看书。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5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地理学家,长期在北京大学担任地质系教授和系主任。听完对他的简介,你是否想和李四光爷爷一样,对地质学知识了然于胸,抑或是成为一个名扬中外的地质学专家呢?你真的认识、熟悉你赖以生存的家园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如读一读李四光爷爷写的《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吧!它能让你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从多个角度解决你的每一个地质问题。
《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分别有三编:上编:“看看我们的地球”、“地史的纪元”、“冰川的起源”;中编:“从地球到宇宙”、“地壳的概念”、“地震与震波”;下编:“地热”、“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读书与读自然书”。
在《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中,我对“从地球到宇宙”这部分章节的感触最为深刻。它告诉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宇宙,较之整个宇宙,只不过仅有一个米粒的大小。而在这无比巨大的宇宙之中又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地球也只不过是宇宙中渺小的一员。有的物质在生长,有的'物质已经长到了一定的阶段,有的正在消逝。读完这一章,我还了解到了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它像个大火球,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内核有1500万摄氏度,大阳每时每刻都在奉献着自己的能量,它对地球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地球到宇宙之外”,“地热”这一章给我的震撼也不小。文章告诉我们,走进地下多少米温度上升一度。资料记载,亚洲大致在40米左右上升1摄氏度,欧洲大致在28米到36米上升1摄氏度,北美洲大致在40米到30米左右上升1摄氏度。哇!假设每100米增加3摄氏度,那么50千米以后,就有1500摄氏度了,太神奇了!
地球真是奇妙,让物理、天文、地质学家们不停探究,我也想知道,地球到底存在了多久?直到科学昌盛的今天,人们也没有弄清楚。不过,总会有一天,它会“说”出自己的年龄,你想当这位地质学家吗?让地球“吐”出自己的年龄!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16
我有很多喜欢的书,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看看我们的地球》。
这本书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以文学随笔的形式写下的地质地理科普读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笔触介绍了基本的地质地理学知识,涉及地球年龄、地震原理、地势与大地结构、三大冰期、人类起源等诸多方面。笔调轻松、文情并茂、深入浅出,让人看了之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怎么看都看不过瘾。
其中神奇特别的`澳洲特别引我注目!澳洲是澳大利亚的简称。虽然澳大利亚没有什么优势,内陆地区几乎都是沙漠。可是,正是因为它“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因此对当地的植物、动物产生了影响,让澳大利亚成了一个“活化石博物馆”!
一年全球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浅震,一般在地下5千米——20千米。虽然每隔几秒就有一次地震或几次地震,但从历史的记录来看,破坏性大以致毁灭性的地震,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
地球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富饶,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古老。可是,地球妈妈正在忍受着煎熬,乱砍乱伐、施放毒气、猎杀动物、乱扔垃圾……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浪费、不乱伐、不猎杀、不乱……让我们行动起来,保卫这个在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出现过生命的星球——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