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比较易记易用、简短精辟的固定短语,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成语“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下面准备了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解释、出处及成语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有眼不识泰山的意思解释
▶ 有眼不识泰山,字面意思是“长着眼睛却认不出泰山”。
意思解释:比喻见识浅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也用来形容因缺乏见识而轻视或低估了重要的人或事物。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或自嘲因目光短浅而未能识别出真正有才能、有地位的人或事物的价值。
有眼不识泰山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均可使用,多含贬义或自谦之意。
有眼不识泰山的拼音
▶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出处
▶ “有眼不识泰山”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中的《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故事。
该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对泰山的崇拜有关,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在古代被视为崇高、重要的象征,故“不识泰山”即暗指不识重要人物或事物。
历史典故
典故:木匠不识鲁班
相传古代著名工匠鲁班(公输般)曾隐姓埋名到一家木匠铺当学徒。
铺中其他工匠见这个新来的“学徒”手艺高超,心生嫉妒,便处处排挤他。
后来鲁班显露真实身份,众工匠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排挤的是工匠祖师,羞愧不已,连称“有眼不识泰山”。
这个传说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因见识短浅而轻视高人的人。
典故的意思
▶ 该典故通过“不识鲁班”到“不识泰山”的演变,生动展现了因目光短浅而错失良才或轻视高人的普遍现象。
▶ 成语以“泰山”喻指重要人物或事物,强调应当提高辨识能力,避免因见识不足而犯下轻视人才的错误。
有眼不识泰山近义词
▶ 目不识丁——形容人连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与“有眼不识泰山”同样强调见识浅薄,但侧重文化程度。
▶ 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与“有眼不识泰山”在形容见识短浅方面有相似之处。
▶ 买椟还珠——指没有眼光,取舍不当,与“有眼不识泰山”都含有不能识别真正价值的意思。
这些近义词都涉及对事物价值的误判,但“有眼不识泰山”特指对人或事物重要性的低估,使用语境更为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