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比较易记易用、简短精辟的固定短语,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成语“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下面准备了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解释、出处及成语典故,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解释
▶ 三寸不烂之舌,字面意思是“三寸长的舌头不会腐烂”。
意思解释:形容人能言善辩,口才极好,善于用言语说服他人或解决问题。
该成语引申为赞美一个人口齿伶俐、言辞犀利,能够凭借出色的口才达成目的。
三寸不烂之舌常用于褒义地评价一个人的辩论能力或说服技巧,也可用来形容谈判或外交场合中的高超语言艺术。
三寸不烂之舌的拼音
▶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出处
▶ “三寸不烂之舌”成语来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了战国时期辩士毛遂自荐的故事。
其中毛遂凭借出色的口才说服楚王联合抗秦的事迹,成为“三寸不烂之舌”的典型例证。
历史典故
典故:毛遂自荐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出身卑微但才华横溢。
当时秦国围攻赵国,平原君需出使楚国求援,但选不出合适人选。
毛遂主动请缨,自称“臣有三寸不烂之舌,必能使楚王与赵合纵”。
在楚廷上,毛遂以雄辩之才说服犹豫的楚王,最终促成楚赵联盟,解除了赵国之危。
“三寸不烂之舌”由此成为形容非凡辩才的典故。
典故的意思
▶ 毛遂的事迹展现了语言的力量,说明卓越的口才可以改变局势、成就大事。
▶ 后世用“三寸不烂之舌”特指那些凭借出色辩才化解危机、达成目标的能力,成为赞美口才的经典表达。
三寸不烂之舌近义词
▶ 伶牙俐齿——形容人口齿伶俐、对答如流,与三寸不烂之舌都强调语言能力,但更侧重反应敏捷。
▶ 能言善辩——指善于言辞和辩论,与三寸不烂之舌含义相近,但更突出辩论技巧。
▶ 口若悬河——形容说话滔滔不绝,侧重表达流畅度,与三寸不烂之舌共同体现语言魅力。
这些近义词都围绕“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核心,但各自侧重不同方面,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