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历史上仰韶文化为什么会消失?详解其消失原因

历史上仰韶文化为什么会消失?详解其消失原因

时间:2025-10-23 09:26:40

历史上仰韶文化为什么会消失?专家猜想最大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天气,下面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古夷人与中原古苗人的彩陶文化,一直延续到5000年前,更准确的说,是4920年前左右(以西元2000年为基准前推,同后文)。在那之后,彩陶技术似乎突然失传,各大族群的陶器,一律变成了素纹陶器,几乎再难见到彩陶的踪影。

末次冰期自1.2万年前结束,此后,气候逐渐变暖,与如今的气候类似。9000年前,全球均温开始超过现在,并在8500年前进入到一个温暖期,「仰韶温暖期」。

在仰韶温暖期内,全球均温比现在高2℃左右,当时的东亚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正是这样的气候,促使人口增加,间接导致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兴盛。

温暖期内良好的气候和充足的资源,让东亚各个族群,无论是农耕族群还是渔猎族群,都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不必为生存发愁。渔猎部落人口增加后,可以转变为农耕生活,农耕部落人口增加后,东亚各地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可以开发,消化增加的人口。

图片.png

这使得无论是黄土高原的古羌人中原的古苗人,还是河北的古夷人,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追求艺术了。他们的陶器纹饰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绳文、篮纹,甚至没有纹饰。

生存危机带来的不仅仅是陶器艺术的倒退,还有频繁的部落战争。

当和平消失、战争来临,部落男子往往全民皆兵,原先掌握彩陶技术的制陶工匠,也会在长达数百年的部落争斗中不断牺牲,珍贵的彩陶技术,自然也就慢慢失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