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国庆观后感(优秀4篇)

国庆观后感(优秀4篇)

时间:2025-11-19 15:09:02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国庆观后感(优秀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国庆观后感 篇1

十月的阳光洒满大地,金色的风拂过天安门广场,我站在人群中,仰望那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眼眶不觉湿润。七十四载风雨兼程,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脉搏跳动,都凝结着无数先辈的热血与汗水。

阅兵式上铿锵有力的步伐声,像历史的钟摆敲击着新时代的鼓点。当歼-20战机划破长空,当东风导弹方阵巍然驶过,我忽然读懂什么叫"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那些年轻战士坚毅的面庞,在烈日下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他们用青春筑起的不只是钢铁长城,更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

夜幕降临时,长安街变成光的河流。孩子们举着荧光棒追逐嬉戏,老人坐在轮椅上轻轻哼唱《我的祖国》。此刻我忽然明白,爱国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亿万普通人心中最朴素的牵挂——就像母亲总会为晚归的孩子留一盏灯,这个国家也永远为我们亮着回家的路。

国庆观后感 篇2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广场的绿植上,已有白发老者带着孙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孩子踮起脚尖擦拭浮雕上的晨露,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恰似民族记忆的代代传承。当国歌响起时,三岁的稚童突然挺直腰板,奶声奶气跟着哼唱,周围人群都露出会心的微笑。

花车游行中,脱贫攻坚方阵的麦穗模型在阳光下翻滚着金色波浪。我想起去年在黔东南见到的苗寨,崭新的校舍前,孩子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声音清脆如山泉。此刻大屏幕上闪现的每个笑脸,都是时代最生动的注脚——那些写在报告里的数字,最终都化作了老百姓餐桌上热腾腾的饭菜。

黄昏时分,遇见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新娘的头纱在秋风里飘扬,背后是灯火初上的天安门。摄影师喊着"把国旗再举高些",新人相视而笑的模样,让我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国庆观后感 篇3

观礼台上,归国老华侨颤抖的手始终没有放下相机。他指着"春潮滚滚"方阵里的大学生志愿者对我说:"你看那些年轻人眼里的光,和我当年在旧金山码头看到归国轮船时的眼神一模一样。"老人胸前的勋章与年轻人胸前的团徽在阳光下交相辉映,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

群众联欢时,藏族姑娘的袖舞与蒙古族汉子的马头琴完美交融。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在夜空中旋转,就像我们多元一体的文明,始终保持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当五十六个民族代表共同举起巨幅国旗时,观礼台上那位坐着轮椅的老兵突然站起来敬礼,他身旁的维族小姑娘立刻踮脚帮他扶正军帽。

离场时看见志愿者扶着盲人观众触摸花车模型。盲人朋友的手指缓缓抚过高铁模型的流线型轮廓,突然笑着说:"原来复兴号长得像箭一样啊!"这个瞬间让我顿悟:国家的温度,就在于它能让每个角落的人都触摸到希望的形状。

国庆观后感 篇4

凌晨四点的广场上,环卫工人正在擦拭观礼座椅。他们弯腰的剪影与远处人民大会堂的轮廓构成动人图景——这座城市的苏醒,总是始于最平凡的守护。当第一缕阳光掠过他们的橙色工装,我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踏实劳动的人,手里都攥着国家的根基。"

看到"绿水青山"主题花车驶过时,后排小学生突然举起自制标语牌:"长大后我要当生态科学家!"他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省份的森林覆盖率数据。这个细节让我看见希望如何在童心中生根发芽,就像春风里摇曳的蒲公英,终将把理想的种子撒遍山河。

礼花绽放的刹那,所有人不约而同举起手机。无数块小小屏幕里跳动着相同的璀璨,恰似我们虽身处不同人生轨道,却共享着同一片星空的温暖。离场时拾级而下的脚步声,像极了这个国家稳健前行的足音——不疾不徐,但每一步都踏在通向更美好明天的路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