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奔腾年代观后感(优秀3篇)

奔腾年代观后感(优秀3篇)

时间:2025-11-13 19:41:36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奔腾年代观后感(优秀3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奔腾年代观后感 篇1

看完《奔腾年代》,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影片以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怀揣梦想、勇立潮头的故事。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他们用热血和汗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影片最打动我的,是主人公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当外资撤资、工厂濒临倒闭时,他们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团结一心,日夜钻研技术,最终实现了国产化突破。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那个时代最珍贵的品质。如今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应铭记这种拼搏的初心。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令我久久难忘:暴雨夜里,工人们在漏雨的厂房中守护着刚研发成功的设备,用身体为机器挡雨。这个画面像一束光,照见了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今天的"中国制造"能够走向世界,正是由无数这样的坚守堆砌而成。

走出影院时,晚风拂面,我突然懂得: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奔腾故事。影片结尾那句"不是时代造就了我们,而是我们造就了时代",像一粒种子落进心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我们何尝不是新的"弄潮儿"?

奔腾年代观后感 篇2

《奔腾年代》像一首激昂的时代交响曲,在观影后的日子里仍在我心头回荡。不同于宏大叙事的历史正剧,这部电影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轨迹,让那段尘封的岁月重新焕发生机。

特别喜欢影片中技术员方启明这个角色。从最初的书呆子形象,到后来成为技术攻坚的中流砥柱,他的蜕变过程令人动容。当他站在国际展会现场,用流利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产品时,那个曾经连说话都会脸红的青年,已然完成了凤凰涅槃般的成长。这让我想起父亲常说的那句话:"改革开放最大的红利,是让普通人都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影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颇具深意。厂长夫人林淑芬放弃安稳的教师工作,毅然投身商海,在男性主导的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温柔坚韧,又有新时代女性的独立果敢。当她在股东会议上据理力争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女企业家的风采,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

影片结尾处,年迈的主人公们重聚在当年的厂房前,斑驳的墙面上还留着当年的生产标语。这个跨越时空的镜头,让过去与现在形成奇妙对话。或许,真正的"奔腾"从来不是速度的竞赛,而是一代人接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寻。

奔腾年代观后感 篇3

当《奔腾年代》的片尾曲缓缓响起时,我坐在座位上久久不愿离去。这部影片带给我的不仅是怀旧的情绪,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寻根之旅。它让我重新思考: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保持着那份敢为人先的锐气?

影片中那个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于深圳街头的邮递员,成为我心中最鲜活的记忆点。他见证着稻田变高楼,土路变通途,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情。这个平凡劳动者的视角,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时代变革的肌理。当镜头掠过他珍藏的邮票——从"经济特区"到"粤港澳大湾区",方寸之间竟容纳了四十年的沧桑巨变。

最震撼我的是工人们集体学习外语的桥段。在昏暗的职工宿舍里,这群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跟着广播逐字练习英语发音。他们可能不知道,正是这种笨拙却执着的努力,最终铺就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道路。这让我想起当下流行的"躺平"文化,两相对照,不禁令人唏嘘。

影片最后一个长镜头里,老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中,年轻创业者们正在讨论区块链技术。新旧时空在此交汇,仿佛在诉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路。而真正的"奔腾精神",永远是敢于打破边界、不断自我革新的勇气。带着这份领悟离开影院时,街边的木棉花正开得如火如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