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青少版精选章节原文及赏析及译文
本文围绕《西游记》经典章节“三打白骨精”展开,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章回体小说的叙事艺术与佛道思想内涵。
原文
三打白骨精(节选)
作者:吴承恩
那妖精,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译文
白骨精化作容貌姣好的少女,眉眼清秀,唇红齿白。
她左手提着青砂罐,右手拎着绿瓷瓶,自西向东朝唐僧走来。
唐僧正在山岩边休息,忽然看见这女子靠近。
她轻摇翠袖露出纤纤玉手,斜拖长裙显出三寸金莲。
注释
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如花月般美丽。
青砂罐儿/绿磁瓶儿:妖精伪装的道具,暗示其虚幻性。
笼玉笋:比喻女子手指纤细洁白。
金莲:典出《南史》,指缠足女子的脚,此处凸显妖精的刻意伪装。
创作背景
明代中后期,三教合流思想盛行。吴承恩借取经故事讽刺社会现实,本章通过“三变三打”结构,揭露表面美好下的险恶人心。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三次变化与三次棒打形成循环,强化戏剧冲突。
2. 语言艺术:工笔描绘妖精外貌,与后续凶相形成强烈反差。
3. 思想内涵:借孙悟空火眼金睛,隐喻需透过现象看本质。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本章最精彩处在于视觉欺骗与真相的张力。作者用“翠袖”“金莲”等传统审美意象构建美好表象,而“青砂罐”“绿磁瓶”的冷色调道具已暗藏危机。这种表里反差,正是明代社会虚伪风气的缩影。
范文二
三打白骨精的叙事节奏堪称教科书级。第一次打斗后八戒的挑拨、唐僧的紧箍咒,层层递进矛盾。吴承恩深谙“欲扬先抑”之道,为后续孙悟空归队埋下伏笔,体现章回小说“草蛇灰线”的布局智慧。
关于《三打白骨精》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明代章回小说特点、吴承恩生平。
关键字词:月貌花容(形容女子美貌)、金莲(特指缠足)。
艺术手法:对比(外貌与本质)、伏笔(道具细节暗示身份)。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径奔:__________
(2)笼玉笋:__________
答案:
(1)直接朝向
(2)形容女子手指纤细洁白
二、主旨理解
题目:白骨精三次变化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案:揭露表面伪装下的险恶用心,批判明代后期社会道德虚伪的风气。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翠袖轻摇笼玉笋”的艺术效果。
答案:通过动态描写强化视觉美感,为后续真相揭露作铺垫,形成强烈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