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精选段落原文及赏析
本文围绕方志敏狱中遗作《可爱的中国》展开,通过原文呈现、白话翻译、深度解析与考试重点梳理,展现这位革命烈士对祖国命运的深刻思考与赤子情怀。
原文
《可爱的中国》(节选)
作者: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
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
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
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
译文
朋友!中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认为这位母亲值得热爱吗?
我相信你们和我的看法相同,
都认为这位母亲非常非常值得热爱。
就气候而言,中国地处温带,既不太炎热也不太寒冷,
就像母亲的体温般恰到好处,最适合孩子们依偎。
注释
"蛮可爱":方言表达,强调程度的可爱,"蛮"作副词表"非常"。
"偎依":wēi yī,紧贴依靠,体现子女对母亲的亲密依赖。
比喻体系:将中国拟人化为母亲,气候比作体温,构建家国同构意象。
情感特征:口语化呼唤"朋友"增强对话感,反复修辞强化爱国情感。
创作背景
1935年方志敏在南昌狱中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此文。当时红军长征失利,作者身陷囹圄却心系国土沦丧,以母亲意象痛陈民族危机,完成精神遗嘱。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对话体开篇建立情感共鸣,由气候推及山河、文化等多维度展开
2. 语言创新:融合白话口语与文学修辞,"体温"喻指打破传统爱国话语模式
3. 思想突破:超越阶级视角,从人类普遍情感切入国家认同建构
4. 艺术张力:铁窗下的温柔笔触与炽烈情怀形成强烈反差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方志敏创造性地将地理特征转化为情感符号。温带气候被赋予"母亲体温"的隐喻,使抽象的国家概念具象为可感知的生理体验。这种将政治话语转化为生命体验的书写,突破当时革命文学的概念化倾向,展现出作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文学实践。文中"蛮可爱"的方言运用,更暗示着革命理想与乡土情感的深度结合。
范文二
狱中文稿的特殊性赋予文本双重意义。表面上抒写对山河的热爱,实质是面对死亡的精神自白。母亲意象既指涉祖国,也暗含作者对未竟事业的牵挂。文中反复出现的"朋友"称谓,构建出想象中的对话场域,实则是孤独囚徒的精神自救。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修辞克制的写作,展现出革命者特有的精神强度。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偎(wēi)依 蛮(mán)可爱
2. 文学常识: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份与散文创作的关系
3. 艺术手法:拟人、反复、对话体在政治散文中的运用
4. 意象系统:母亲-体温-孩儿的隐喻链分析
5. 历史语境:1930年代民族危机与革命文学的特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蛮可爱:__________
(2)偎依:__________
答案:
(1)非常可爱
(2)亲密依靠
二、主旨理解
题目:"母亲体温"的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将祖国气候特征拟人化为母亲体温,既体现对自然环境的赞美,更深化了个人与国家血脉相连的情感认同。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可爱的中国》与艾青《我爱这土地》的抒情方式差异
答案:方志敏采用对话体与生活化比喻,艾青侧重意象叠加与情感宣泄;前者构建平等交流的爱国话语,后者呈现诗人独白式的激情表达。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文中"朋友!"称谓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打破说教模式,以平等姿态唤起读者共情,启示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应重视情感共鸣而非单向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