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时间:2025-09-05 19:45:01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迟暮的悲凉。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鉴赏及考试要点等多角度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

原文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心情不佳,驾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

夕阳景色无比美好,可惜已接近黄昏。

注释

1. **向晚**:傍晚时分。“向”指临近。

2.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不适”指不愉快。

3. **古原**:指乐游原,长安城南的一处高地,唐代文人常登临抒怀。

4.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面写夕阳美景,实则暗喻人生迟暮,美好却短暂。

创作背景

李商隐晚年仕途失意,饱受党争之苦,心境苍凉。此诗作于其晚年,借登高望远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生命将尽的哀叹。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由实入虚,自然流畅。

2. **语言**:语言凝练,仅二十字便勾勒出深沉的情感与哲理。

3. **思想**:以夕阳象征人生暮年,表达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

4. **艺术特色**:运用象征手法,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深沉的人生感慨。前两句直白叙事,后两句陡然转折,将夕阳之美与黄昏之悲并置,形成强烈对比。诗人借自然景象隐喻自身境遇,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质朴,却蕴含无限苍凉,展现了晚唐诗人的典型心境。

范文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以夕阳为媒介,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既赞美了夕阳的壮美,又暗含对生命短暂的哀叹。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使诗歌的感染力倍增。李商隐善于在寻常景物中发掘深刻哲理,此诗正是其晚年心境与艺术造诣的集中体现。

关于《登乐游原》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

- 向晚(xiàng wǎn):傍晚。

- 意不适(yì bù shì):心情不舒畅。

2. **文学常识**:

- 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 乐游原为唐代长安名胜,文人常登临赋诗。

3. **意象意境**:

- 夕阳: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黄昏:暗喻人生暮年或时代衰败。

4. **知识全解**:

- 诗歌主题:感慨时光流逝,人生迟暮。

- 艺术手法:象征、对比、情景交融。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向晚:__________

(2)意不适:__________

答案:

(1)傍晚

(2)心情不舒畅

解析:需结合诗句语境理解词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通过夕阳美景与黄昏将至的对比,表达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惋惜,暗含诗人对人生暮年的无奈与哀叹。

解析:两句诗以象征手法深化主题,情感深沉。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艺术表现。

答案:运用对比手法,将夕阳之美与黄昏之悲并置,增强感染力;语言凝练,寓意深远,成为千古名句。

解析:此句是诗歌的点睛之笔,需从手法与情感两方面分析。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启示。

答案示例: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美好时光;同时也隐喻事物盛极而衰的规律,需以豁达心态面对。

解析:古诗名句的引用需结合具体情境,体现其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