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在朋友圈看到闺蜜的婚礼照片时,正坐在咖啡馆里翻看一本旧相册。照片里的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笑得灿烂,而她却只是淡淡地“赞”了一下,没有评论,也没有回复。
其实,她并不是不想结婚,而是已经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相亲这件事了。36次相亲,36份档案,每一份都像是她人生的一个章节,有笑有泪,有希望也有失望。
第一次相亲是在大学刚毕业那年。对方是父母的朋友介绍的,一个稳重又有些木讷的男人。两人坐在一起,话题总是卡在“你平时喜欢做什么?”这样的问题上。最后,他问:“你觉得我们以后能在一起吗?”她笑了笑说:“可能吧。”但之后再也没联系过。
后来的几次相亲,她开始学会了伪装自己。穿得更精致,说话更温柔,甚至会在对方提到自己的家庭时,主动表示理解与支持。可越是这样,她越觉得自己像一个演员,演着别人期待的角色。
有一次,她和一个医生相亲。他很细心,也很体贴,连她的饮食习惯都记得一清二楚。约会那天,他特意选了一家安静的餐厅,点了她最爱吃的菜。饭后,他说:“我感觉你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她愣了一下,笑着说:“我只是个普通人而已。”
他没再追问,但第二天就再也没有出现。
36次相亲中,她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有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也有还在奋斗的年轻人;有幽默风趣的,也有沉默寡言的。有些人她至今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和笑容,有些人则早已模糊成了记忆中的影子。
但她从未真正爱上哪一个。
朋友们总劝她:“你太挑剔了。”“你不该把标准定那么高。”她知道他们是好意,可她心里清楚,不是她挑剔,而是她害怕再次受伤。
她的第一段感情是在大学毕业后的第三年。那个男生对她很好,送花、写诗、陪她熬夜加班。可最终,他们还是因为现实的问题分开了。他去了另一个城市工作,她选择了留在原地。
分手那天,她说:“我不想为了爱情放弃我的梦想。”他笑着说:“可我也不能为了你放弃我的未来。”
后来她才明白,爱情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坚持就能维持的。
如今的她,依然单身,但不再焦虑。她开始学着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去旅行、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偶尔也会有人约她出来喝咖啡,她会礼貌地答应,然后认真地听对方讲述他的生活。
有一天,她在咖啡馆遇到了一个男人。他看起来很普通,穿着一件简单的衬衫,拿着一本书。他们聊了很久,从文学到音乐,从童年到梦想。临走时,他对她说:“谢谢你今天的时间。”她笑着点点头,没有说再见。
那天晚上,她失眠了。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特别的话,而是因为她突然意识到,也许真正的爱情,不是在一次次相亲中寻找的,而是在不经意间,悄悄地走进来的。
于是,她决定不再执着于那些36份相亲档案。它们是她成长的一部分,但不再是她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