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抗战电影观后感(合集5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1
看完《八佰》,眼眶湿润的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影片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背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八百壮士”,在枪林弹雨中诠释了何为民族脊梁。最触动我的是那个用身体护住旗帜的镜头——残破的旗帜在硝烟中飘扬,就像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灵魂。
影片中普通士兵的转变尤其动人。从怯懦到勇敢,从迷茫到坚定,每个人物都在战火中完成精神涅槃。特别是端午从逃兵成长为战士的历程,让我们看到战争如何唤醒普通人内心深处的血性。这种成长不是口号式的,而是通过颤抖的双手、含泪的双眼真实呈现。
当镜头扫过苏州河两岸,租界的灯红酒绿与战场的断壁残垣形成刺眼对比。这种空间叙事巧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有人用生命捍卫国土,有人却麻木不仁。影片最后,战士们冒着弹雨冲向桥对岸的身影,化作民族记忆里最悲壮的剪影。
走出影院,繁华街市的车水马龙让我恍如隔世。今天的和平安宁,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馈赠。这部电影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这代人该如何守护他们用鲜血浇灌的自由之花。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2
《金陵十三钗》带给我的震撼远超预期。当教堂彩窗映照出秦淮河女子的身影时,艺术与苦难竟能如此凄美地交融。严歌苓笔下这群“商女”,在南京沦陷的至暗时刻,用赴死的决绝完成了对“亡国恨”最动人的诠释。
玉墨这个角色尤其令人心碎。她涂着胭脂赴死的场景,将东方女性的柔美与刚烈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支《秦淮景》的琵琶曲,既是她们留给世界的绝唱,也是刺向侵略者的精神利剑。影片没有刻意渲染暴力,但学生们躲在地窖里的颤抖,比任何血腥画面都更令人窒息。
最精妙的是叙事视角的选择。通过书娟孩子的眼睛,我们既看到战争的狰狞,也见证人性的微光。神父从自私到献身的转变,妓女们从轻浮到庄严的升华,都在孩子的纯真注视下显得格外神圣。这种视角让暴行与救赎都获得了诗意的表达。
当片尾字幕浮现时,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勇气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在恐惧中选择担当。这些女子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女学生,更是文明的火种。她们的故事提醒我们,有些记忆必须永远鲜活,有些伤痛不该轻易愈合。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3
《集结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讲述的不是胜利的荣光,而是被遗忘的牺牲。谷子地执着寻找部队番号的身影,就像民族良心的化身,在风雪中叩问着历史与记忆的重量。
影片对战争细节的还原令人心惊。冻僵的手指扣不动扳机,鲜血在雪地上凝固成褐色的花,这些真实到残酷的细节,消解了传统战争片的浪漫想象。特别是九连战士们在窑洞里的最后时刻——没有慷慨陈词,只有粗重的喘息和彼此紧握的手,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冯小刚用冷静的镜头语言道出一个残酷真相: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有太多无名英雄永远沉默。谷子地几十年后找到的不仅是战友遗骸,更是被时代洪流冲散的尊严。那个始终未响的集结号,成为命运最沉重的隐喻。
当白发苍苍的谷子地终于听到追认烈士的广播时,影院里啜泣声四起。这个结局让我们思考:对历史的最好铭记,不是纪念碑上的鎏金大字,而是每个普通人对真相的敬畏与守护。英雄可以无名,但不应被遗忘。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4
《血战台儿庄》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再现了抗战史上最惨烈的阵地战。当银幕上出现士兵们绑着手榴弹扑向坦克的画面时,我忽然理解了什么叫“一寸山河一寸血”。
影片的伟大在于它不回避战争的混乱与荒诞。没有运筹帷幄的将帅,只有泥浆里挣扎的士兵;没有精确的战术配合,只有本能的拼死抵抗。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恰恰展现了民族存亡之际最原始的生命力。敢死队员王铭章留下“死后愿为沙场鬼”的绝笔,道尽中国军人的铁骨铮铮。
最震撼的是战场空间的呈现。从街道巷战到城墙争夺,每个场景都像精心打磨的战争浮雕。特别是尸体堆成的“人桥”镜头,将战争的惨烈与人性的光辉同时推向极致。这些画面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在震撼中自然升起敬意。
影片结尾,幸存的士兵在夕阳下清点战友遗物的场景,蕴含着深刻的和平启示。当我们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时,应该记得这些用血肉之躯挡住侵略铁蹄的普通人。他们教会我们:有些界限必须用生命来捍卫,有些尊严值得用鲜血来祭奠。
抗战电影观后感 篇5
《太行山上》以诗意的镜头语言,谱写了一曲山地游击战的壮歌。当八路军战士在悬崖峭壁间牵着绳索飞渡时,仿佛看见中华民族在绝境中迸发的惊人智慧与勇气。
影片对军民鱼水情的刻画尤为动人。老乡们冒死送粮的箩筐,孩童们放哨的柳笛声,妇女们连夜赶制的千层底布鞋……这些细节构成抗战最温暖的底色。左权将军与老乡同喝一碗粥的场景,揭示了胜利的真正源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战争场面的调度充满东方美学韵味。漫山红叶中的伏击战,月夜雪原上的急行军,都将暴力冲突转化为具有仪式感的画面。特别是骑兵连冲锋的慢镜头,马蹄扬起的不是尘土,而是民族不屈的精魂。这种艺术化处理,让残酷战争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审美价值。
影片最后,幸存的老兵在太行山巅眺望今日繁华都市的超现实转场,带来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我们站在他们用生命铺就的土地上,更应懂得:和平不是历史的必然馈赠,而是需要每代人用心守护的珍贵礼物。这座鲜血浇灌的精神太行,永远矗立在民族记忆的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