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建军大业观后感800字(优秀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1
《建军大业》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影片,它不仅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英勇与坚韧。影片以南昌起义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担当与抉择。观影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每一颗赤子之心的跳动。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革命者们对信仰的坚守。在敌强我弱、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拿起武器,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朱德、贺龙等将领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当看到战士们高呼“为了新中国”冲锋陷阵时,我的眼眶不禁湿润。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最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影片的艺术表现也令人赞叹。宏大的战争场面与细腻的人物刻画相得益彰,既展现了历史的壮阔,又传递了人性的温度。特别是对普通士兵的描写,让我们看到革命不仅是领袖的功绩,更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用鲜血铸就的丰碑。这种平民视角的叙事,让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可感。
走出影院,我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2
《建军大业》不仅是一部历史片,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影片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历史转折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艰难历程。这段历史虽然距今已近百年,但其精神内核依然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恩来同志的形象。在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下,他临危受命,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组织南昌起义。面对重重困难,他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战略定力的品质,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影片还生动展现了军民鱼水情。在起义过程中,老百姓自发地为革命军送粮送水,掩护伤员。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正是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这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看完影片,我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让革命先辈的梦想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3
《建军大业》用震撼人心的影像语言,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历史时刻。影片中既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也有感人至深的情感刻画,让观众在感受历史震撼的同时,也体会到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影片对叶挺将军的塑造尤为成功。他既有军人的铁血本色,又有知识分子的儒雅气质。在起义前夕,他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迈诗句,展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精神境界,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影片还展现了革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进退。这种超越个人利益的革命情谊,是革命事业能够战胜重重困难的重要力量源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团结协作都是战胜困难的法宝。
观影结束后,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建军大业》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更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作为后来者,我们要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 篇4
《建军大业》以史诗般的气势,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建的伟大历程。影片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注重细节的真实还原,让观众得以全方位地感受那段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
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是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们明知前路艰险,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革命道路。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选择,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特别是看到许多年轻战士英勇牺牲的场景,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影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也很有深度。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毛泽东送别战友时的依依不舍,贺龙思念家人时的铁汉柔情,都让人看到革命者丰富的精神世界。这种立体的人物塑造,让历史人物更加鲜活可感。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