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详细诗词鉴赏《长安古意》
引导语: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以长安城为背景,描绘了繁华都市中的众生百态,揭露了权贵奢靡与社会不公,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原文:
《长安古意》
作者: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译文:
长安的大道连接着狭窄的街巷,青牛和白马拉着七香车。
玉辇在主人家门前纵横交错,金鞭在侯爵府邸络绎不绝。
龙形的车盖承接着朝阳,凤形的流苏带着晚霞。
百尺长的游丝争相缠绕树木,一群娇媚的鸟儿共同啼鸣在花间。
注释:
长安大道连狭斜:长安城的主干道连接着小巷,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复杂。
青牛白马七香车:青牛和白马是贵族常用的驾车牲畜,七香车指装饰华丽的车辆。
玉辇纵横过主第:玉辇指贵族乘坐的华丽车辆,主第指贵族的府邸。
金鞭络绎向侯家:金鞭指贵族的马鞭,络绎不绝地指向侯爵府邸。
龙衔宝盖承朝日:龙形的车盖在朝阳下显得格外华丽。
凤吐流苏带晚霞:凤形的流苏在晚霞中摇曳生姿。
百尺游丝争绕树:游丝指蜘蛛丝,形容春天的景象。
一群娇鸟共啼花:娇鸟指美丽的鸟儿,共同在花间啼鸣。
创作背景:
卢照邻生活在初唐时期,长安城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繁华异常。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城的奢靡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现实的不满。
作品解析:
1. 结构:全诗以长安城为背景,通过描绘贵族生活的奢华,展现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2. 语言:诗人运用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思想:诗歌揭露了权贵的奢靡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
4. 艺术特色: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长安古意》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靡与社会的不公。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华丽的辞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通过对贵族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范文二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以长安城为背景,通过对比贵族与平民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与复杂。诗歌不仅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关于《长安古意》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狭斜(xiá xié)、玉辇(yù niǎn)、金鞭(jīn biān)。
2. 文学常识: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写社会题材的诗歌。
3. 知识要点:诗歌通过描绘长安城的繁华,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4. 意象意境:诗歌通过贵族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5. 知识全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狭斜:__________
(2)玉辇:__________
答案:
(1)狭窄的街巷
(2)贵族乘坐的华丽车辆
解析:要联系诗句理解词义,不可望文生义。
二、主旨理解
1、问:“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描写了长安城繁华的街道和贵族奢华的车辆,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复杂。
解析:诗句通过描绘贵族生活的奢华,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2、问:诗中“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答:刻画了贵族车辆的华丽与奢侈,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靡。
解析:此处用生动的比喻和华丽的辞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三、比较鉴赏
题目:《长安古意》与杜甫《丽人行》在立意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长安古意》通过描绘贵族生活的奢华,揭露了社会的不公;《丽人行》通过描绘贵族女子的生活,批判了社会的奢靡风气。前者偏重社会批判,后者偏重道德批判。
解析:两首诗都借描绘贵族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但立意角度不同。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贵族生活的奢华形成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解析:诗句通过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五、拓展运用
题目:将“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运用于现实生活,可以论证什么观点?
答案示例:社会的繁华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公与两极分化,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解析:在作文中引用古诗需结合主题,说明其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