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围绕老舍先生《草原》展开,通过双课时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之美与蒙汉情深,掌握景物描写方法,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学生将积累"渲染、勾勒"等12个生字词,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尝试仿写家乡美景。
第一课时:触摸草原的诗意画卷
一、教学目标
识字积累:准确认读"毯、渲"等12个生字,重点掌握"襟、貌"的笔顺结构,理解"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等词语的意境美
朗读感知:通过分层朗读,体会"羊群—草原—天空"的空间描写顺序,划出3处以上运用比喻/拟人的精彩句段
整体把握:运用"所见+所感"的思维导图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草原印象导入(8分钟)
播放腾格尔《天堂》前奏,展示无人机航拍呼伦贝尔草原全景视频
互动提问:"闭上眼睛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如果用颜色来形容草原,你会选择什么色?"
词语银行:引导学生用"无边的____""____般的羊群"填空,积累"广袤""雪白"等词语
生字探索站(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用"渲"字开花(渲染→渲腾→渲房),通过水墨画演示理解"渲染"的引申义
B组观察"襟飘带舞"动态图,用肢体动作模仿理解词语
C组竞赛书写"羞涩",教师用红笔标出"丿"的舒展度,评出"最美笔画奖"
朗读导航(12分钟)
教师范读第一段,学生用"↗"标出语调上扬处,重点练习"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的气声读法
寻宝任务:用荧光笔标出"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大花"等修辞句,讨论"绣"字的妙处
分角色朗读:女生读草原静态描写,男生读骑马动态描写,感受节奏变化
课堂收束(5分钟)
完成填空式板书:草原的绿是_____的(填叠词),这种绿让作者想_____(填动作)
延伸提问:"如果为课文配乐,你会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启发多感官联想
第二课时:品味蒙汉交融的人间情
一、教学目标
深层理解:分析"迎客—相见—联欢"场景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的抒情方式
情感升华:通过对比现代草原生活视频,感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写作迁移:模仿"远近结合"的观察方法,描写校园运动会场景
二、教学过程
情境再现(10分钟)
展示三组对比图:
①静立的蒙古包与飞奔的骏马
②手捧哈达的老人与欢笑的孩童
③独处的草原与热闹的那达慕大会
讨论支架:"安静的画面让你感受到_____,热闹的场景让你体会到_____"
文本深读(15分钟)
小组合作:
1组用"先是......然后......最后"梳理待客流程,绘制礼仪流程图
2组角色扮演"敬酒—回礼"场景,体验"民族团结"四字的分量
3组找出文中"笑"的不同表达(如"会心的微笑""爽朗的笑声"),制作情感温度计
写作训练(12分钟)
提供支架:
远处_____(景物)像_____(比喻),近处_____(人物)正_____(动作)
重点指导:
用"歌声—掌声—欢笑声"的排比句表现热闹场景
学生互评:用"三颗星"标准(有画面感/有真情实感/有独特比喻)评价习作
情感升华(3分钟)
观看短视频《草原儿女的现代生活》,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场景在今天依然能见到?"
课后练习
选题写作:
《我的家乡水墨画》——模仿"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描写家乡
《难忘的____节》——用细节描写记录一次体现人情美的活动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用文字做画笔,绘出眼中最美的风景与人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