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主题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围绕"学习习惯养成"主题设计,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将带领学生从认知到实践,逐步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时间管理和课堂规范,培养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认识我们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目标
习惯认知:认识5种基本学习习惯(预习、专注听讲、及时复习、整理物品、正确姿势),能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行为诊断:通过情景判断,发现自身1-2个需要改进的学习习惯
实践应用:掌握"三个一"写字口诀(眼离一尺,胸离一拳,手离一寸),并能示范正确读写姿势
二、教学过程
习惯发现站(10分钟)
情境对比:出示两组图片——整洁的书包VS凌乱的书桌;端正坐姿VS趴着写字
互动提问:"你觉得哪种学习方式更好?为什么?"(邀请3-5名学生分享)
教师引导:"就像小树苗需要支架才能长得直,好习惯就是我们学习的支架"
习惯体检室(15分钟)
自测游戏:发放"习惯体检表",学生用★标记自己做得好的项目
小组讨论:"我做得最好的一个习惯"轮流分享(教师示范:"老师每天都会预习新课,这样上课就像见老朋友")
趣味挑战:限时1分钟整理书包比赛,评选"最快整理小能手"
姿势训练营(12分钟)
口诀学习:通过儿歌教学"三个一"口诀,配合动作示范
同桌互检: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读写姿势,用直尺测量"三个一"距离
情景演练:设置"小老师"环节,邀请学生上台示范正确姿势
课堂总结(3分钟)
习惯树涂色:每人领取一片树叶,写下今天要培养的一个习惯贴到班级习惯树上
延伸提问:"今晚回家,你准备先实践哪个好习惯?"(引导学生具体化行动目标)
第二课时:好习惯养成行动
一、教学目标
习惯巩固:设计个人习惯养成计划表,能说出3个坚持好习惯的方法
问题解决:通过情景分析,提出改进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对策
情感认同:体会好习惯带来的成就感,增强主动培养的意愿
二、教学过程
习惯故事会(8分钟)
名人故事:讲述鲁迅刻"早"字的故事,配插图演示
思考讨论:"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早'字能改变鲁迅的一生?"
经验分享:"我也有这样的经历"(邀请有进步的学生简单分享)
习惯诊疗所(15分钟)
病例分析:呈现3个常见问题(作业拖拉、上课走神、忘带学具)
小组会诊:每组领取一个"病例"讨论解决方案(教师提供"药方"模板)
专家点评:教师总结各组的"治疗建议",强调"21天习惯养成法则"
习惯储蓄罐(12分钟)
计划制定:发放"21天习惯存折",指导填写第一个要培养的习惯
激励措施:介绍"习惯金币"奖励制度(每天坚持可得1枚,集齐换奖)
签约仪式:举行"习惯承诺书"签订仪式,增强仪式感
习惯接力赛(5分钟)
情境演练:设置"上课铃响后""写作业前"等场景进行行为演练
课后练习
实践任务(二选一):
《我的习惯养成日记》——连续记录一周习惯执行情况,配简单插图
《好习惯宣传画》——用图画+标语形式宣传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学习习惯
鼓励语: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21天后遇见更好的自己!记得和爸爸妈妈分享你的习惯存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