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教育主题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围绕校园安全教育主题设计,通过情境模拟、互动游戏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将获得可直接使用的教学流程和生动互动方案。
第一课时: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知:系统掌握"拥挤""踩踏""尖锐"等8个安全关键词,重点理解"紧急疏散""有序排队"等短语的实际含义
观察能力:通过图片对比找出校园中3处以上常见安全隐患,并能用完整语句说明危险原因
行为指导:学习"停-看-想-做"四步安全决策法,能在模拟场景中做出基本安全判断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8分钟)
播放动画:展示《课间十分钟》安全版短视频,突出追逐打闹、楼梯奔跑的危险画面
互动提问:"视频里的小猴为什么摔伤了?你在学校见过类似的情况吗?"
词语银行:引导学生说出"危险""小心""注意"等安全用语,用"当...时,我们应该..."句式练习表达
安全侦查员游戏(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负责分析教室安全隐患(如桌椅摆放、文具使用),用放大镜道具进行"找茬"比赛
B组观察楼梯间图片,讨论"上下楼梯靠右行"的具体做法
C组模拟体育器材使用场景,用玩偶演示正确与错误的使用方式
趣味汇报:每组派代表用"我发现...可能会造成...所以应该..."的句式汇报成果
安全演练(12分钟)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突然停电""有人摔倒"等突发场景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演练"惊慌乱跑"和"冷静处理"两种应对方式
对比讨论:"哪种做法更安全?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不推挤""听指挥"等要点
课堂小结(5分钟)
安全树绘制:师生共同完成"校园安全树",将安全隐患写做"害虫",防护措施写做"果实"
延伸思考:"明天你要当安全小卫士,会特别注意学校的哪个地方?"
第二课时:争做安全小卫士
一、教学目标
知识应用:能设计简单的安全警示标志,并说明其使用场景和意义
情感培养:通过案例分析体会安全事故带来的后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实践能力:完成校园安全地图绘制,标注重点防护区域和安全路线
二、教学过程
案例对比引入(10分钟)
展示两组图片:
①有序课间活动的和谐场景
②发生拥挤踩踏的事故现场
思考讨论:
"两张图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会怎么做?"
要点提炼: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总结预防事故的方法
安全实验室(15分钟)
分组活动:
小组1:设计"小心地滑"等安全标志,说明放置位置
小组2:编排安全儿歌,加入"慢慢走""不攀爬"等动作
小组3:用积木搭建"安全教室"模型,演示桌椅正确摆放方式
成果展示:各组用1分钟时间向全班讲解设计理念
实践工坊(12分钟)
地图绘制:提供学校平面图底稿,分组标注:
红色区域:需要特别注意安全的场所
绿色箭头:建议的安全行走路线
指导要点:强调"紧急出口""医务室"等重要位置
互动评价:小组间互相检查是否有遗漏的安全点
拓展延伸(3分钟)
视频观看:消防员讲解校园安全知识的采访片段
总结升华:"你觉得自己最能做好哪项安全守则?"鼓励个性化安全承诺
学习任务
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安全小贴士》——设计3条适合自己班级的安全公约,并配上插图
《安全隐患整改单》——记录家中或校园的1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鼓励语:安全就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让我们都成为守护安全的小天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