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东北早市物价指南》民俗观察原文和鉴赏

《东北早市物价指南》民俗观察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20 09:45:01

《东北早市物价指南》民俗观察与古诗《早市》鉴赏

本文以古诗《早市》为切入点,结合东北早市民俗文化,解析古代市井生活与物价变迁的深层关联。

《早市》

宋·陆游

晓色催人出户庭,

小摊灯火已星星。

米盐价贱民争喜,

蔬笋盘空客自惊。

老妪负薪呼早市,

儿童擎黍学春耕。

太平有象君须记,

斗粟三钱汉室荣。

译文

晨光催促人们走出家门,

小摊的灯火已如星辰点点。

米盐价格低廉让百姓欢喜,

蔬菜竹笋卖空令客人惊讶。

老妇人背着柴火叫卖早市,

孩童举着黍穗模仿春耕。

太平盛世的景象应当铭记,

一斗米仅三钱的汉朝荣光。

注释

"晓色催人":以拟人手法表现清晨的生机。"催"字暗含市井生活的紧迫感。

"灯火星星":用星象比喻早市灯火,凸显凌晨交易的独特氛围。

"斗粟三钱":典出《汉书·食货志》,汉文帝时粮价极低,象征治世。

"老妪负薪":细节描写展现底层民众的谋生状态,与"儿童擎黍"形成生活画卷。

创作背景

陆游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退居山阴时作此诗。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市镇经济繁荣,但诗人借汉典暗讽当时物价飞涨的社会现实。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六句白描早市场景,后两句转入历史反思,形成今昔对比。

2. 语言:"争喜"与"自惊"的对照,揭示不同阶层对物价的敏感度差异。

3. 思想:通过物价观察民生,体现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士大夫情怀。

4. 艺术:将市井俚语"米盐"入诗,打破传统田园诗的雅致范式。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陆游以经济学者的精准眼光捕捉早市细节。"米盐价贱"四字堪称南宋物价档案,其欣喜背后藏着深忧——汉朝"斗粟三钱"的典故揭示诗人真正的政治理想。这种以市井写庙堂的笔法,将民生问题提升到治国高度。老妪与儿童的意象组合,既展现生活延续性,又暗喻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范文二

诗中灯火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既是早市交易的实用照明,又隐喻社会经济活力的微光。"蔬笋盘空"的戏剧性场景,反映供给短缺时的市井智慧。诗人将物价波动转化为诗歌韵律,"贱"与"惊"的平仄对应,形成经济学与美学的奇妙融合。这种对市井声音的诗意转化,开创了经济题材诗歌的新范式。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擎(qíng)黍、斗粟(sù)、老妪(yù)

2. 文学常识: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的创作特点,南宋市镇经济背景

3. 意象分析:"灯火"的双重象征意义,"负薪"的劳动美学

4. 比较阅读:可与白居易《卖炭翁》对照,理解不同时代的市井书写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星星:__________

(2)擎: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灯火稀疏明亮的样子

(2)高举

二、主旨理解

问:"太平有象君须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面歌颂太平景象,实则通过古今物价对比,表达对现实社会问题的隐忧和对清明政治的期待。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陆游《早市》与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市井描写差异

答案:陆诗侧重经济现象的政治隐喻,范诗注重劳动场景的田园美感;陆游多用历史典故,范成大擅长白描现实。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老妪负薪呼早市,儿童擎黍学春耕"的艺术特色

答:以工笔手法勾勒市井人物群像,"负薪"与"擎黍"的动态描写形成老少劳动的场景呼应,体现代际传承的深意。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米盐价贱民争喜"探讨古诗中的经济观察价值

答案示例:古代诗人常通过物价细节反映社会治理水平,这种将经济数据转化为文学表达的方式,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鲜活的一手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