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教案设计

时间:2025-08-20 12:00:02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观察、实验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植物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完整生命周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第一课时:探索种子萌发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种子基本结构,掌握"胚根""子叶"等专业术语,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三大条件

实验技能:能规范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结构,完成"种子萌发对比实验"的记录表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初步建立"控制变量"的实验意识

二、教学过程

种子探秘导入(8分钟)

实物展示:教师出示浸泡过的菜豆种子和干燥的玉米种子(每组一套)

互动提问:"用手摸一摸,两种种子有什么不同?猜猜哪个更容易发芽?为什么?"

科学词汇:引导学生用"光滑/粗糙""坚硬/柔软""饱满/干瘪"等词语描述观察结果

解剖观察活动(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用放大镜观察完整种子外观,绘制种子外形图并标注"种皮""种脐"

B组解剖浸泡后的菜豆种子,寻找"胚根""胚芽""子叶",讨论各部分功能

C组对比不同种子结构差异,填写"我发现______种子更适合储存营养"的发现卡

实验指导:教师示范镊子使用方法,强调"从种脐处轻轻掰开"的操作要点

萌发实验设计(12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四组实验装置(分别控制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变量)

思考讨论:"为什么4号装置的种子要放在黑纸盒里?1号和3号装置有什么不同?"

记录指导:发放实验记录表,讲解"√/×"符号记录法,示范"第一天:种皮破裂"的观察描述

课堂总结(5分钟)

知识树绘制:师生共同完成"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的填空

延伸提问:"如果我们要研究光线对发芽的影响,应该怎么设计实验?"启发下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植物生长日记大比拼

一、教学目标

持续观察:能坚持为期两周的植物生长记录,用图文结合方式呈现根茎叶的变化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植物的生长差异,得出"光照/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论

科学表达:能用"先...然后...最后..."描述植物生长过程,制作简易生长时间轴

二、教学过程

生长对比展示(10分钟)

成果展览:各组展示两周来的植物生长记录本(含照片、测量数据、手绘图)

焦点讨论:"为什么3组的绿豆苗比1组高?2组的叶子为什么发黄?"

科学讲解:结合学生发现,讲解"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概念(用气球比喻气孔作用)

生命剧场(15分钟)

角色分配:

小组1扮演"根的呐喊":用肢体展示根系如何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小组2演绎"叶的旅行":用纸板太阳模拟光合作用过程

小组3创意表演"种子的破土日记":用慢动作表现胚芽顶开泥土的过程

互动点评:观众指出表演中体现的科学原理,教师补充专业术语

种植工程师(12分钟)

设计挑战:提供花盆、不同土壤(黏土/沙土/营养土)、工具等材料

任务卡:

"为向日葵宝宝设计最佳成长方案"

"制作自动浇水装置模型"(使用棉绳和塑料瓶)

方案展示:各组用简笔画展示设计思路,评选"最科学种植方案"

拓展延伸(3分钟)

视频欣赏:播放《植物生长延时摄影》片段,感受生命奇迹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分享观察植物生长的感悟,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课后练习

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我的植物观察日记》——连续记录家庭种植的植物一周变化,配图说明

《假如我是小种子》——以第一人称写300字科普小故事,描述破土而出的过程

鼓励语:小小科学家们,请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和灵巧的双手,继续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