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25-08-20 16:58:0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对比童年乐园与私塾生活的不同场景,引导学生品味鲁迅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方法,体会童年生活的珍贵与成长的矛盾心理。

第一课时:探秘百草园的童年乐园

一、教学目标

识字积累:掌握"畦、竦"等8个生字,重点辨析"凿、敛"等6个易错字的结构与笔顺

朗读训练: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递进句式表达效果

景物赏析:圈画至少5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的句子,分析其营造的画面感

二、教学过程

童年记忆导入(10分钟)

情景创设:播放蟋蟀鸣叫与蝉鸣的自然音效,展示童趣插画(滚铁环、捉蟋蟀等)

互动提问:"听到这些声音,你脑海中会出现什么画面?你的秘密基地里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

词语银行:引导学生用"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的拟人句式仿写,积累生动表达

字词探险活动(15分钟)

分组挑战:

A组"植物探险队":通过菜畦、皂荚树等词卡,绘制百草园植物分布图

B组"动物观察组":用"斑蝥""叫天子"等词汇制作动物名片,讨论动作描写(如"窜""飞")

C组"字形特攻队":用彩色粉笔拆分"凿""敛"等字结构,开展"错字医院"纠错游戏

朗读品鉴会(12分钟)

重点段落朗读:教师示范朗读第二段,学生用不同语调表现"静物"与"动物"描写差异

寻找金钥匙:学生用荧光笔标出3处以上"连串动词"(如"翻开断砖""按住脊梁"),讨论动作描写的连续性

情景再现:分组表演"雪地捕鸟"片段,体验"支、撒、系、牵"等动词的精准运用

课堂总结(3分钟)

填空式回顾:"百草园是______(形容词)的乐园,这里有______、______和______(景物)"

延伸思考:"如果给百草园制作旅行手册,你会推荐哪个'景点'?为什么?"

第二课时:走进三味书屋的成长课堂

一、教学目标

对比阅读:分析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在环境、活动、情感三个维度的差异,理解对比手法

人物分析:通过"先生读书入神"等细节,体会含蓄表达情感的方法

写作迁移:运用"不必说……单是……"句式描写自己的两个生活场景,体现变化与成长

二、教学过程

场景对比启思(8分钟)

双联画展示:左侧张贴学生绘制的百草园彩图,右侧展示三味书屋线描图

讨论话题:"如果百草园是彩色动画片,三味书屋更像什么类型的影片?为什么?"

提炼关键词:引导学生用"自由/规矩""自然/书本"等反义词组概括差异

文本深读合作(20分钟)

探究任务:

小组1:用表格对比"学习内容"(自然知识vs经典书籍)与"学习方式"(探索vs诵读)

小组2:改编"课上描绣像"为情景剧,重点表现"偷偷""画画"等细节动作

小组3:分析"先生"的人物形象,从"严厉"与"宽容"两个角度找依据

分享点评:各组用投影仪展示成果,开展"最佳侦探奖"互评活动

写作训练营(15分钟)

写作支架:

"不必说______(大场景),也不必说______(次场景),单是______(小细节)就充满趣味"

分层指导:

基础层:补全句式描写校园两个角落

提高层:尝试加入"颜色+形状+动作"的多维度描写

作品漂流:随机交换习作进行"发现闪光点"互评活动

成长话题讨论(7分钟)

心灵对话:"你更向往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成长是否总要告别某些快乐?"

金句收藏:朗读结尾段,体会"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课后练习

主题习作(二选一):

《我的"百草园"地图》——绘制并文字介绍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要求使用3处以上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成长的双重奏》——用对比手法描写自己生活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体现变化与思考(300字)

温馨提醒:写作时要像鲁迅先生那样,既写出眼睛看到的,也写出心里感受到的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