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段原文及赏析及中文译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革命与建设中的成长历程。本文选取经典段落,提供原文、译文及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原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译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的,因为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
人生应该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时,不会因为无所作为、虚度光阴而后悔,
也不会因为行为卑劣、生活平庸而羞愧。
这样,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就能够坦然地说:
我将全部生命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人类最崇高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注释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强调生命的唯一性,不可重来。
"碌碌无为":形容平庸无能,无所作为。"碌碌"读作lù lù。
"虚度年华":白白浪费大好时光。"虚度"读作xū dù。
"为人卑劣":品行低劣,道德败坏。
"最壮丽的事业":指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革命事业。
创作背景
这段文字写于1932年,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在病榻上口述完成了这部自传体小说。这段话凝聚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反映了一代革命者的理想信念。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递进式,先提出生命宝贵,再说明如何度过才有意义。
2. 语言朴实有力,多用对比手法凸显主题。
3. 思想深刻,体现了革命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艺术特色鲜明,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范文一
这段文字展现了革命者崇高的人生追求。作者通过对比"碌碌无为"与"壮丽事业","悔恨"与"坦然"的强烈反差,凸显了为理想奋斗的人生价值。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
范文二
这段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作者将个人生命与人类解放事业联系起来,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回首往事"的视角设置巧妙,让读者站在终点思考起点,增强了说理的感染力。这种生命观超越了时代,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碌碌(lù lù)、虚度(xū dù)、卑劣(bēi liè)、愧疚(kuì jiù)
文学常识: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知识要点:这段话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人生观。
意象意境:通过对比手法,构建了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平庸的意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碌碌:__________
(2)虚度:__________
答案:
(1)平庸无能的样子
(2)白白浪费
二、主旨理解
问: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
答:表达了要将个人生命奉献给人类解放事业的崇高人生观,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为理想奋斗。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话用"整个""全部"等词语强化了奉献的彻底性,"最壮丽的事业"的比喻突出了事业的崇高,表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这段话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答:启示当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珍惜青春时光,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避免虚度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