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诗句集锦:精选72句唯美古诗句
当二十四节气的韵律掠过千年光阴,诗人的笔墨便如候鸟的羽翼,在时令更迭中留下永恒的印记。从立春的嫩芽到冬至的霜雪,每一句诗都是天地呼吸的见证,凝结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与文人雅士的哲思。这些诗句如同时光的密码,邀我们穿越千年,与古人共赏四时风华。
1、《立春》
杜甫〔唐代〕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此诗作于杜甫漂泊夔州时期,以立春食春盘的习俗切入,展开对长安、洛阳两京繁华的追忆。诗中"白玉盘"与"青丝菜"形成色彩对照,暗喻盛唐气象与当下流离的落差。"寒江""远客"等意象,将节气物候与家国情怀交融,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特质。末句"呼儿觅纸"的细节,恰似立春阳气初动时文人特有的创作冲动,使全诗在悲凉中透出生命的韧性。
2、《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七绝以白描手法勾勒清明特有的凄迷氛围。首句叠字"纷纷"摹写细雨绵密之态,与"断魂"的心境形成通感。后两句笔锋轻转,牧童遥指的动作打破前文的压抑,杏花村的意象暗示生命循环的永恒。诗人将祭扫的肃穆与春日的生机并置,体现唐人对待生死的达观。诗中时空的交错——行人的彷徨与牧童的明朗,恰如清明时节阴阳交汇的节气本质。
3、《小满》
欧阳修〔宋代〕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修以简净笔墨捕捉小满时节的物候特征。前两句构建声色交织的夏夜图景,"啼"与"醒"字赋予自然以灵性。后两句聚焦田间麦穗,用拟人化的"笑"字,巧妙传达籽粒初盈未满的节气特征。落红意象既点明春尽夏临的时令交替,又暗含对生命成熟的礼赞。全诗体现宋诗理趣,在二十字中完成从宏观夜空到微观麦芒的视角转换,展现万物各得其所的和谐。
4、《立秋》
刘翰〔宋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此诗以感官体验勾勒立秋的微妙变化。首句"乳鸦啼散"暗示夏秋交替的短暂混沌,"玉屏空"营造宫廷特有的静谧。第二句"新凉"与"扇风"对照,精准捕捉初秋特有的温差变化。后两句转入听觉与视觉的交融,梧叶满阶的意象取代直接描写秋风,体现宋代诗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追求。全诗通过枕簟、梧叶等日常物象,将节气特征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诗意。
5、《大雪》
陆游〔宋代〕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永,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陆游以八旬高龄写就的这首七律,将大雪的物理特征与生命体验深度融合。首联"见未曾"与"方始"形成时间张力,突出江南雪景的稀有性。颔联"巧穿""重压"二句,以拟人笔法写雪之灵动与厚重。颈联转写毡帐博弈、骏马畏寒的细节,展现雪中人情。尾联突发奇想,由眼前雪景联想到黄河冰封的北国气象,将节气物候与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慨交织,体现放翁诗雄浑而沉郁的独特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