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词>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及鉴赏大全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及鉴赏大全

时间:2025-09-21 13:57:02

李之仪《卜算子》原文及鉴赏大全

本文围绕北宋词人李之仪的经典词作《卜算子》,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并附鉴赏范文与考试重点整理,帮助读者全面把握这首婉约词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

原文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

每天思念你却无法相见,只能共饮这一江春水。

这江水何时枯竭?这离恨何时终结?

只愿你的心如同我的心,必定不会辜负这份相思深情。

注释

长江头、长江尾:以长江首尾喻相隔之远,空间距离强化相思之苦。

共饮长江水:虚实相生,既写实景,又暗喻情感纽带。

几时休、何时已:叠问句式,突出恨意之绵长,与江水永恒形成类比。

君心似我心:化用顾夐《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表达对情感共鸣的渴望。

创作背景

李之仪晚年被贬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词中"长江"或实指当地地理。其仕途坎坷,与妻子聚少离多,此词可能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亦暗含政治失意的隐痛。

作品解析

1. 结构精巧:上阕写空间阻隔与情感联结,下阕抒离恨永恒与心愿坚定,层次递进。

2. 语言质朴:全词无僻字典故,以口语化表达传递深沉情感,符合北宋婉约词本色。

3. 意象选择:长江作为核心意象,既具地理真实感,又象征时间与情感的浩荡不息。

4. 情感张力:"思君不见"的无奈与"不负相思"的决绝形成矛盾统一,体现柔中带刚的抒情风格。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李之仪将长江的物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构建出"头尾相望"的抒情格局。共饮江水的细节,巧妙化解了地理阻隔带来的绝望感,赋予相思以流动的生命力。下阕连用两个诘问,将个人情感提升至宇宙时空的维度,最终以"君心似我心"的朴素愿望收束,展现了中国传统爱情观中的含蓄与坚韧。

范文二

这首词在简练的形式中蕴含复杂情感结构。"日日思君"是线性时间的累积,"共饮江水"是空间维度的勾连,而"此恨何时已"则跃入哲学层面的追问。最后七字誓言看似平淡,实则是经过多重时空折叠后的情感结晶。李之仪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特性,隐喻真爱的持久与包容,使小令具有大境界。

关于《卜算子》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1. 几时休(休:停止)

2. 何时已(已:终结)

文学常识:

1. 李之仪属北宋中后期词人,与苏轼交游,词风受婉约派影响

2. 《卜算子》为双调小令,正体四十四字,此词属变体

意象分析:

长江水——既是阻隔的象征,又是情感的载体,兼具空间阻隔与精神联结的双重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

(1)长江尾:__________

(2)何时已:__________

答案:

(1)下游

(2)结束

二、主旨理解

题目:"只愿君心似我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案:既含对爱情忠诚的期待,又暗藏对命运无常的忧虑,在恳求中体现文人特有的克制与深情。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之仪《卜算子》与李煜《虞美人》中"水"意象的异同

答案:李词中长江水是情感纽带,具现实地理特征;李煜"一江春水"纯为愁绪比喻。前者实中有虚,后者完全虚化。

四、名句赏析

题目:分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艺术手法

答案:通过空间对立(头尾)与行为统一(共饮)的矛盾设置,在绝望中创造希望,平淡叙述中见巧妙构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