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词> 李煜《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5-09-10 15:00:03

李煜《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解析南唐后主李煜的经典词作《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鉴赏,展现其亡国后的深哀巨痛与艺术造诣。

原文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李煜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事,纵英豪,也难收。

算只有、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的城楼,倚栏眺望清秋景色。

夕阳垂落万里之外,长江奔流不息。

中原战事,纵有英雄豪杰,也难以收复。

想来只有当年刘裕的金戈铁马,气势如虎横扫中原。

元嘉年间草率北伐,妄想封禅狼居胥山,却落得仓皇败逃。

四十三年过去,遥望对岸,仍记得扬州路上的烽火。

不堪回首,佛狸祠前乌鸦盘旋,社鼓喧天。

如今谁来问:廉颇老将,还能上阵杀敌吗?

注释

金陵城上西楼:实指南京西门城楼,暗喻故国沦丧的观察视角。

元嘉草草:用南朝宋文帝仓促北伐典故(年号元嘉),影射当代军事冒进。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小字佛狸)祠庙,象征异族统治痕迹。

廉颇老矣:战国名将晚年被赵王试探饭量的典故,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后被囚汴京时期。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南唐灭亡。昔日的风流帝王沦为阶下囚,在特定节气登高望远时,将家国之痛、历史反思与个人命运熔铸词中。

作品解析

1. 时空结构:上阕写眼前秋景,下阕转入历史追忆,形成现实与典故的时空交响。

2. 用典特色:密集使用刘裕北伐、元嘉败绩等六朝典故,以古讽今手法炉火纯青。

3. 情感张力:"气吞如虎"的豪迈与"仓皇北顾"的颓败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理想与现实的撕裂。

4. 语言艺术:善用"垂""流"等动态动词,使静止的城楼眺望画面具有历史流动感。

鉴赏范文

范文一:历史镜像中的自我观照

李煜将个人遭遇置于六朝兴衰的宏大叙事中审视。上阕"万里夕阳"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唐王朝的陨落;下阕连用刘裕、廉颇等英雄典故,实为对自身软弱亡国的忏悔。这种将个体悲剧升华为历史哲思的写法,使词作超越普通悲秋之作,获得深刻的思想重量。

范文二:词体中的史诗气质

该词打破小令传统,在56字中容纳北伐战争、异族祭祀等多重场景。尤其"金戈铁马"三句,以小说笔法再现战场雄姿,随后急转直下展现祭祀异族君主的荒诞现实。这种大开大合的结构处理,赋予词体罕见的史诗格局,为宋代豪放词风导夫先路。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李煜词分期(前期绮丽/后期沉郁)、词牌《相见欢》别名(《乌夜啼》)

关键字词:佛狸(bì lí)、元嘉(年号)、封狼居胥(霍去病典故)

意象体系:夕阳(衰败)、大江(永恒)、神鸦社鼓(文化异化)

核心考点:典故的复合运用、虚实结合手法、亡国之音的审美特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

(2)赢得仓皇北顾:__________

答案:

(1)因为

(2)惊慌失措的样子

二、主旨理解

题目:"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对异族统治下文化习俗被篡改的痛心,暗含对故国文明衰落的哀悼。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煜《虞美人》与本词在亡国抒怀上的异同。

答案:相同处均抒写亡国之痛;不同在于《虞美人》侧重个人愁绪,本词则引入历史维度,更具反思深度。

四、名句赏析

题目:分析"算只有、金戈铁马,气吞如虎"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用短促音节与动物比喻塑造雷霆万钧之势,"算"字转折凸显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