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词>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09 15:38:01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原文、译文及赏析

本文解析南宋诗人陆游的经典词作《钗头凤·红酥手》,包含原文呈现、白话翻译、创作背景、艺术鉴赏及考试要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饱含悔恨与深情的爱情词。

原文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译文

你红润酥软的手,捧着黄纸封的酒,满城春色中宫墙边柳丝轻拂。

东风无情,欢聚短暂,满怀愁苦,多年离散。

错啊,错啊,错啊!

春光依旧,你却憔悴消瘦,泪水和着胭脂浸透丝帕。

桃花凋落,池阁冷清,誓言虽在,情书却难寄。

罢了吧,罢了吧,罢了吧!

注释

红酥手:形容女子手部柔美,"酥"喻触感细腻。

黄縢酒(téng):宋代官酿黄封酒,此处暗指当年婚宴用酒。

宫墙柳:绍兴沈园围墙柳树,隐喻被迫分离的唐婉。

鲛绡(jiāo xiāo):传说鲛人所织丝绸,此处指精美手帕。

山盟:化用《诗经》"如山如河"句式,强调誓言沉重。

锦书:典出《晋书》窦滔妻织锦回文诗,暗指无法传递的思念。

创作背景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陆游在沈园偶遇改嫁后的前妻唐婉。这段婚姻因陆母反对而终结,重逢时唐婉遣人送酒致意。词中"东风恶"暗喻母亲专制,"几年离索"指二人分离已逾七年。据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唐婉见词后不久抑郁而终。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上下阕均以三字叠句作结,前阕"错"字三叠倾泻悔恨,后阕"莫"字三叠强自压抑,形成情感张力。

2. 意象运用:"宫墙柳"既写实景又喻不可触及之人,"桃花落"象征美好事物消亡,与"春如旧"构成残酷对比。

3. 语言艺术:"红""黄"明丽色彩与"瘦""落"衰败意象并置,强化物是人非之感。

4. 情感表达:突破传统婉约词含蓄风格,"错莫"的直白呐喊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陆游将词牌《钗头凤》的缠绵悱恻推向极致。上阕"红酥手"的触觉记忆与"黄縢酒"的味觉刺激,构建出鲜活的感官世界。这种具象化描写使七年前的婚宴场景如在目前,与"几年离索"的抽象时间形成尖锐冲突。词人用"东风恶"的拟人手法,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残具象为自然暴力,比李商隐"东风无力百花残"更具控诉性。

范文二

下阕"泪痕红浥鲛绡透"堪称古典诗词中最震撼的细节描写。胭脂泪染透丝帕的意象,既展现唐婉哭泣时间之久,又暗示其内心流血之痛。这种通过物品状态折射人物心理的手法,较之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更为残酷。结尾"莫"字三叠并非释然,而是将汹涌情感强行按捺的窒息感,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异曲同工。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縢(téng)酒、鲛绡(jiāo xiāo)、浥(yì)

文学常识:陆游号放翁,此词属双调六十字体,创调于北宋无名氏

核心意象:东风(象征压迫力量)、宫墙柳(象征可望不可即)

艺术手法:叠词强化、今昔对比、借景抒情

思想情感: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对爱情悲剧的忏悔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

(1)离索:__________

(2)浥:__________

答案:

(1)离散独居

(2)沾湿

解析:"离索"出自《左传》"离群索居",需结合背景理解;"浥"本义为湿润,此处作动词。

二、主旨理解

题目:"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揭示封建礼教下婚恋自由的困境,即使双方情深义重,也因伦理约束无法互通音信。

解析:需联系陆游被迫休妻的史实,此句实质是对宋代"七出"制度的批判。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陆游《钗头凤》与苏轼《江城子》在悼亡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答案:陆词重在表现生离的悔恨,情感爆发强烈;苏词侧重死别的怀念,情感深沉绵长。前者多用直抒胸臆,后者善用梦境描写。

解析:注意两首词创作时当事人存殁状态的不同。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深层含义。

答案:表面写绍兴春日美景,实则以"宫墙柳"隐喻改嫁后身份受限的唐婉,暗含可望不可即的痛楚。春色满城与个人悲情形成反衬。

解析:需把握古典诗词中"柳"的象征传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