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释+考试必考知识点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十二章是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提供原文、翻译、注释、创作背景及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
原文
《论语十二章》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1.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
3.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获得新理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4.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5. 孔子说:“子路,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6.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7.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照他们的缺点改正。”
8. 孔子说:“士人立志于道,却以穿破衣吃粗饭为耻,不值得与他谈论。”
9. 孔子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其中。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像浮云。”
11.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12. 孔子说:“三军可以夺去主帅,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注释
1. 说(yuè):通“悦”,愉快。
2. 愠(yùn):生气。
3. 三省(xǐng):多次反省。
4. 罔(wǎng):迷惑。
5. 殆(dài):危险。
6. 女(rǔ):通“汝”,你。
7. 齐:看齐。
8. 饭疏食:吃粗粮。
9. 曲肱(gōng):弯着胳膊。
10. 三军:军队的统称。
11. 匹夫:普通人。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二章内容涉及学习、交友、修身、立志等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
作品解析
1. 结构:十二章内容独立成章,但思想连贯,围绕修身、学习、处世展开。
2. 语言:简洁明了,多用反问、对比,富有哲理。
3. 思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自省、诚实、向贤、立志。
4. 艺术特色: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多用比喻,如“浮云”比喻不义之富贵。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论语十二章》展现了孔子对学习与修身的深刻见解。“学而时习之”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则指出学习的深化过程。孔子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道德的提升。他提倡自省,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儒家对自我完善的追求。这些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范文二
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多次强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了谦逊的态度。他认为,无论是贤者还是不贤者,都能成为自己的镜子。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打破了身份的局限,展现了儒家思想的包容性。同时,“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突出了志向的坚定,彰显了儒家对人格独立的重视。
关于《论语十二章》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说(yuè)、愠(yùn)、罔(wǎng)、殆(dài)、女(rǔ)、肱(gōng)。
2. 文学常识:《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3. 知识要点: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修身方法(三省吾身)、处世原则(见贤思齐)。
4. 意象意境:“浮云”比喻不义之富贵,“三军”与“匹夫”对比突出志向的坚定。
5. 知识全解:十二章内容涉及学习、交友、修身、立志,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说:__________
(2)愠:__________
答案:
(1)愉快
(2)生气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注意通假字。
二、主旨理解
1. 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态度?
答:体现了孔子重视复习与实践的学习态度,认为学习是快乐的过程。
解析:反问句式强化了情感的愉悦。
2. 问:“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表达了志向的坚定与人格的独立,强调内在精神不可屈服。
解析:对比手法突出志向的重要性。
三、比较鉴赏
题目:《论语十二章》与《孟子》在思想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强调修身、立志。不同点:《论语》侧重个人修养,《孟子》侧重仁政与民本。
解析:需结合具体篇章分析。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哲理。
答:揭示了认知的三个层次:知道、喜欢、以此为乐,强调兴趣与乐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递进句式深化了主题。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将“三人行,必有我师”运用于现代学习?
答案示例:在学习中保持谦逊态度,善于从他人身上吸取优点,无论对方身份如何。
解析:需结合现实情境说明。
相关文章:
- 期末考试教师发言稿(精选3篇) 2025-10-12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及原文+考试必考知识点 2025-10-12
-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考试必考知识点 2025-10-12
- 山行的原文和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2025-10-12
-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2025-10-12
- 官宣简洁直白的文案(精选100句) 2025-10-12
- 清明节日记450字(30篇) 2025-10-12
-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202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