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太行山上观后感(精选3篇)

太行山上观后感(精选3篇)

时间:2025-11-15 14:36:01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太行山上观后感(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1

站在太行山的脊梁上,风从千年的裂隙中穿过,带着历史的回响。这座横亘华北的山脉,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褶皱般的岩层记录着时光的刻痕。当我俯瞰连绵起伏的群峰时,突然读懂了中国山水画里那些虬曲的线条——那不仅是艺术家的笔触,更是大地真实的脉搏。

半山腰的野杏树让我驻足良久。它们从石缝里挣出枝干,花开时如云霞落崖,结果时又谦卑地垂下头颅。这多像太行山区的百姓,在贫瘠中创造丰饶,用坚韧诠释生命的壮美。老农扛着镢头沿羊肠小道而上的背影,与山脊线重叠成永恒的剪影,他们才是这座山真正的诗人。

暮色中的感悟最为深刻。当最后一缕阳光为山峦镀上金边,整座太行忽然化作青铜鼎器,盛满文明的星火。那些在抗战时期依托山势建立的根据地,那些用脚步丈量山路的挑夫,此刻都化作山风与我耳语:真正的巍峨不在高度,而在挺直的脊梁。

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2

太行山的清晨带着露水的记忆醒来。薄雾在山谷间流淌,将千峰万壑连成水墨长卷。我在挂壁公路的转弯处遇见采药的老人,他粗糙的手指能分辨每株草药的脾性,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这种人与山的神秘密码,是都市生活永远无法破译的古老智慧。

半山腰的村庄像缀在青袍上的盘扣。石屋院墙上晒着的红辣椒,是太行山跳动的音符;屋檐下成串的玉米,是大地写给天空的金色情书。当炊烟与山岚交融,我突然明白为何古人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寻常的人间烟火,才是山河最美的注脚。

最震撼的是夜观星穹。远离光污染的山顶,银河倾泻而下,与太行山形成天与地的对话。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着山巅的抗日纪念碑,恍若时空在此交汇。那些为守护这片山川牺牲的灵魂,或许正化作星辰,永远注视着他们用生命热爱的土地。

太行山上观后感 篇3

雨后的太行山散发着青苔的清香。被雨水洗亮的页岩层层叠叠,像打开的史书等待阅读。我在王莽岭的观景台看到令人泪目的景象:七八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对着山谷齐声唱《在太行山上》,皱纹里漾着年轻时的光芒。歌声撞在崖壁上,激荡出跨越时空的回响。

山径旁的石碑刻着"愚公精神"四个字。现代人总笑谈这个寓言,可当我亲眼见到太行百姓用三代人凿通的挂壁公路,忽然懂得这种"愚"里藏着怎样的大智。那些一锤一钎开出的道路,不仅是物理通道,更是中华民族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图腾。

临别时采下一片鹅耳枥树叶夹在笔记本里。它的叶脉如太行山系般纵横交错,边缘却带着温柔的弧度。这多像这片土地的性格——既有撑起苍穹的傲骨,又有怀抱众生的柔情。当汽车驶离盘旋的山路,我知道有些东西已永远留在山巅:关于坚韧,关于传承,关于生命与土地的永恒盟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