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反腐倡廉观后感(优秀4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反腐倡廉观后感 篇1
看完《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剧中那些触目惊心的贪腐案例,那些在权力诱惑下逐渐迷失的灵魂,让我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腐败不仅侵蚀着国家的肌体,更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剧中侯亮平这个角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面对各种诱惑和威胁始终坚守原则。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他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拒绝各种形式的腐败。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检察长陈岩石这个角色。他一辈子清正廉洁,退休后依然关心反腐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这让我想起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党员们,他们用一生的坚守告诉我们:廉洁不是口号,而是需要用行动来践行的品格。
反腐倡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要增强监督意识,敢于对身边的不正之风说不。同时,我们更要严于律己,从拒绝一顿不该吃的饭、不收一份不该收的礼做起,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反腐倡廉观后感 篇2
近日观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那些落马官员的忏悔画面令人警醒。他们曾经都是有能力、有抱负的干部,却在权力和金钱面前逐渐迷失自我,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廉洁自律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而是一辈子都要坚守的底线。
专题片中,一位落马官员提到"第一次收钱时的忐忑不安",让我感触颇深。很多腐败都是从"小恩小惠"开始的,正是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蚀,让一些干部逐渐丧失了警惕性。这提醒我们:防微杜渐至关重要,任何突破底线的行为都可能成为堕落的开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展现的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日常。他们不畏压力,不惧威胁,秉公执法的精神令人敬佩。正是有这样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我们的反腐倡廉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自觉培养廉洁意识。在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同时要积极传播廉洁文化,让清风正气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反腐倡廉观后感 篇3
读完《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深受教育和启发。书中那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既彰显了党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反腐败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坚守。
书中提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让我思考良多。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普通群众也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比如拒绝参加不必要的宴请,不送不收礼品礼金等。这些看似小事,实则是筑牢反腐防线的重要环节。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书中强调的"人民监督"理念。反腐倡廉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需要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这让我想起老家村里设立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普通村民也可以对村务进行监督,这种制度创新让基层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
廉洁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力量。当我们每个人都把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就能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正能量。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反腐倡廉观后感 篇4
参观完廉政教育基地,那些鲜活的案例、翔实的资料让我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一面面警示墙、一个个忏悔录,无声地诉说着腐败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这次参观让我对"廉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基地中展示的"算好人生七笔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提醒我们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和健康账。这七笔账算下来,任何腐败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这让我明白:廉洁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最触动我的是那些落马官员写给家人的忏悔信。字里行间充满对自由的渴望、对家人的愧疚,读来令人唏嘘。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坦荡与安宁。
反腐倡廉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廉洁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我们更要严于律己,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廉洁榜样,让清风正气代代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