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英雄人物故事观后感(精选3篇)

英雄人物故事观后感(精选3篇)

时间:2025-11-20 14:54:01

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了“英雄人物故事观后感(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英雄人物故事观后感 篇1

读完《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眼的英雄》,我的眼眶湿润了。那个21岁的年轻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毅然扑向敌人地堡的瞬间,仿佛穿越时空撞击着我的心脏。他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知“身后就是祖国”的清醒担当。

最触动我的是战前他写给母亲的家书:“儿立志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您。”这质朴的文字里,藏着多少对生活的眷恋与对责任的忠诚。当他在弹雨中纵身一跃时,牺牲的不只是血肉之躯,更是本可以拥有的漫长人生。这种“以有涯之身殉无涯之志”的壮烈,让和平年代的我们肃然起敬。

英雄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灵魂的厚度。当我们抱怨加班太累、生活太苦时,可曾想过有人曾用生命为我们争取抱怨的权利?黄继光化作星辰的瞬间,永远提醒着我们:平凡的日子里,更需要守护英雄用鲜血浇灌的精神花园。

英雄人物故事观后感 篇2

《林巧稚:万婴之母的百年仁心》让我看到另一种英雄主义。这位终身未婚的妇产科专家,用双手托起五万多个新生命,其中不少是在炮火连天的防空洞里接生。她说“病人就是我的亲人”时,眼神里闪烁的温柔,比任何勋章都耀眼。

特别难忘她晚年病重时,仍坚持在病历上写“林巧稚住院”。拒绝特殊照顾的固执里,是医者对职业尊严的坚守。当现代医疗被功利裹挟时,这位总把听诊器捂热再接触孕妇的医生,用一生诠释了“仁心”二字的分量。

在崇尚速成的时代,林巧稚式的“慢英雄”更显珍贵。她教会我们:伟大不必惊天动地,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传奇。那些深夜为产妇拭去汗水的棉球,那些亲手为婴儿剪脐带的剪刀,都在诉说一个真理——英雄的丰碑,往往立在日常的土壤里。

英雄人物故事观后感 篇3

《钱学森:五年归国路的赤子初心》带给我的震撼绵长而深刻。当这位已是美国终身教授的科学家,甘愿放弃优渥条件踏上归国邮轮时,甲板上翻飞的围巾就像一面无形的国旗。他后来写道:“我姓钱,但我不爱钱。”这句诙谐的话语里,是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

在西北戈壁隐姓埋名的岁月里,他用算盘打出导弹轨迹的坚韧,比任何特效镜头都动人。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起时,他悄悄抹去的泪水,浇灌出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这种“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担当,至今仍在叩击我们的心灵。

在全球化浪潮中重读钱学森,更能体会英雄选择的重量。他像一棵胡杨树,把根须深深扎进祖国的荒漠,最终长成庇佑后人的绿荫。当我们享用现代科技便利时,不该忘记有人曾用毕生心血,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