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通用18篇)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小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小故事 1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说到偷,孔融有俩儿子,五六岁时趁孔融睡着了,偷他的酒喝。因为古有明训啊,长辈赐酒喝要行礼的,叫「酒而成礼」。于是大儿子就说,你怎么不行礼,小儿子表示嗤之以鼻,偷还讲什么形式主义?
文言文小故事 2
孙太白尝言,其曾祖肄业于南山柳沟寺。麦秋旋里,经旬始返。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命仆粪除,至晚始觉清爽可坐。乃拂榻陈卧具,扁扉就枕,月色已满窗矣。辗转移时,万簌俱寂。忽闻风声隆隆,山门豁然作响,窃谓寺僧失扃。注念间,风声渐近居庐,俄而房门辟矣。大疑之,思未定,声已入屋。又有靴声铿铿然,渐傍寝门。心始怖。俄而寝门辟矣。忽视之,一大鬼鞠躬塞入,突立榻前,殆与梁齐。面似老瓜皮色,目光睒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呵喇之声,响连四壁,公惧极。又念咫尺之地势无所逃,不如因而刺之。乃阴抽枕下佩刀,遽拔而所之,中腹,作石缶声。鬼大怒,伸巨爪攫公。公少缩。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随衾堕,伏地号呼。
家人持火奔集,则门闭如故,排窗入,见公状,大骇。扶曳登床,始言其故。其验之,则衾夹于寝门之隙。启扉检照,见有爪痕如箕,五指着处皆穿。
既明,不敢复留,负笈而归。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文言文小故事 3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续写:
逖引兵数退北虏,军势稍振,日附之者以千数。是时众欲复社稷,迎宗庙,归黔首于水火,建不世之功业。请之,睿令军江南,不得行进。深恐沮将士,乃擢祖逖中郎将,以下皆拔,使课黎民,董军事,主三老豪杰事。卒无北向之事。
文言文小故事 4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文言文小故事 5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市:集市。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反,通“返”,返回。
彘:读“zhì”,意为猪。
适:恰巧。
特……耳:不过……罢了。
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而:则,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启示】
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文言文小故事 6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文言文小故事 7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文言文小故事 8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仕:(仕途)在……做官。
并:连同。
或:有人。
去:去除。
欲:想要。
何:哪里。
而:却。
坐:因为,由于。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
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文言文小故事 9
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注释】
亡:丢失。
意:同“臆”,怀疑。
窃:偷。
颜色:脸上的表情。
无为而不:没有不像。
俄而:一会儿,不久。
谷:山谷。
抇:读hú,挖掘。
他日:另一天。
复:再。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文言文小故事 10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文言文小故事 11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
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文言文小故事 12
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文言文小故事 13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乾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箸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权臣王敦刚和公主结婚的时候,就闹过这样的笑话。人贵族上厕所,怕臭,用枣子堵鼻孔,王敦不知道啊,还乐呵,上个厕所还有果子吃,结果把人枣子吃完了。出来,侍女端着装水的`金澡盘和装澡豆的琉璃碗让他洗手,这澡豆,就跟我们今天用的香皂一样,可王敦没见过啊,以为是吃的,倒进水里搅合搅合吃了,还以为是干粮。
文言文小故事 14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文言文小故事 15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餍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注释】
恶:厌恶。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餍: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蘮(jì):毡子和毯子。
且:既……又……。
率:大都。
暴:猖狂。
以为:认为。
【启示】
溺爱是不可取的,环境过于安逸,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
文言文小故事 16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译文
王荆公做知制诰这个官职。吴夫人给他买了一名小妾。王荆公看见了后,说:“这是什么东西?”女子回答道:“夫人让我在您身边伺候您。”王荆公说:“你是谁的'妻室?”女子说:“我的丈夫是军中的大将,队里运米船丢了,家里的财产被没收了还不足以偿还,又把我卖了来赔偿。”王荆公感叹道:“夫人买你花了多少钱?”女子说:“九十。”王荆公叫来了她的丈夫,让他们再结为夫妇,把钱全赐给他们了。
文言文小故事 17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注释】
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方:正在。
引:带着,抱着。
故:缘故。
善:擅长。
岂:难道。
遽急:立即。
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悖:违反常理,错误。
【含义】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可能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文言文小故事 18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
初:初始。
执:握,持,拿。
亦:也。
计:计谋,策略。
俄:一会儿,不久。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年长的男人。
遂:就。
【寓意】
做事情要知变通,不能循规蹈矩。对于别人的意见要依据实际采纳,不能盲从。也告诫人们有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反而无益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