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李叔同《送别》原文及赏析

李叔同《送别》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21 14:38:01

李叔同《送别》原文及赏析

《送别》是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离别的愁绪与人生的无常。本文将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和作品解析,带领读者深入理解这首经典作品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译文

长亭之外,古道旁边,碧绿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天边。

晚风轻拂着柳枝,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夕阳映照着远山。

天各一方,地各一角,知心朋友大多已经离散。

饮尽一瓢浊酒,聊表最后的欢愉,今夜分别后,梦里也会感到凄凉。

注释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供人休息的亭子,常作送别之处。

古道:古老的道路,象征离别和远行。

芳草碧连天:形容草木茂盛,与天相接,暗喻离愁的无边无际。

笛声残:断断续续的笛声,烘托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夕阳山外山:夕阳映照下的重重远山,暗示前路漫漫,归期难料。

知交半零落:知心朋友大多已经离散,表达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瓢浊酒:借酒消愁,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无奈。

今宵别梦寒:今夜分别后,连梦境都会感到凄凉。

创作背景

1915年,李叔同正值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却因家庭变故和人生感悟,逐渐萌生出世之念。这首《送别》创作于这一时期,既是对友情的眷恋,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当时李叔同已开始接触佛学,作品中的离别意象也暗含了超脱尘世的思想萌芽。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全诗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情交融,层次分明。

2. 语言上,用词简洁凝练,意象鲜明,如"长亭""古道""芳草""夕阳"等,共同营造出凄美的意境。

3. 思想上,通过送别场景的描写,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4. 艺术特色上,善用白描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使抽象的离愁具象化,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送别》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将传统意象与现代情感完美融合。长亭、古道、芳草、夕阳等古典意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知交半零落"的感慨则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李叔同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境深远的送别图,让读者在感受离别愁绪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聚散无常。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正是作品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范文二

从音乐性来看,《送别》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通过"天""边""残""山"等字的押韵,营造出悠扬婉转的音乐效果。这种音乐性与送别主题相得益彰,使作品读来如泣如诉,余音袅袅。李叔同作为音乐家,将音乐思维融入诗歌创作,使《送别》不仅是一首好诗,更是一首动人的歌词,这也是它被广泛传唱的重要原因。

关于《送别》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长亭(cháng tíng)、古道(gǔ dào)、芳草(fāng cǎo)、笛声残(dí shēng cán)、浊酒(zhuó jiǔ)

2. 文学常识:李叔同(1880-1942),近代著名艺术家、教育家,后出家为僧,法号弘一。

3. 知识要点:作品创作于1915年,是李叔同艺术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

4. 意象意境:通过长亭、古道、芳草、夕阳等意象,营造出凄美悠远的离别意境。

5. 艺术特色: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景交融,具有音乐美。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残:__________

(2)零落:__________

答案:

(1)断断续续

(2)离散

解析:要联系诗句整体意境理解词义。

二、主旨理解

问:"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时的无奈与凄凉。

解析:通过饮酒和梦境两个细节,将抽象的离愁具象化。

三、比较鉴赏

题目:《送别》与王维《渭城曲》在表现离情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是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离情;不同点是《送别》更强调人生无常的感慨,而《渭城曲》则侧重表现对友人的真挚祝福。

解析:两首诗都写送别,但因时代和作者经历不同,情感基调有所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艺术表现。

答:通过晚风、柳枝、笛声、夕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美的送别画面。笛声"残"字用得精妙,既写笛声断续,又暗喻离别之痛。"山外山"的重复,暗示前路漫漫,归期难料。

解析:这两句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拓展运用

题目:将"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运用于现实生活,可以论证什么观点?

答案示例:人生聚散无常,要珍惜当下与亲友相处的时光;同时也要学会坦然面对离别,因为这是人生的常态。

解析:引用古诗要结合现实情境,说明其现代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