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17 13:57:01

岳飞《满江红》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传世词作,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抒写家国情怀与壮志未酬的悲愤。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维度解析这首经典作品,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核与文学价值。

原文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倚靠栏杆时,骤雨刚停。

抬头远望,对天高声呼喊,豪迈的情怀激烈难平。

三十年来建立的功名如尘土般微不足道,转战八千里唯有云月相伴。

切莫虚度光阴,等到白发苍苍时徒然悔恨。

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尚未洗雪。

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消散?

我要驾战车直捣贺兰山,踏平敌军要塞。

怀着壮志,饿了就以敌人的肉充饥,谈笑间渴了便饮敌人的血。

待我重整山河,凯旋回朝拜见君王。

注释

怒发冲冠:形容极度愤怒,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冠”读guān。

潇潇雨歇:骤雨停歇。“潇潇”拟声词,形容风雨急骤。

三十功名尘与土:岳飞时年三十余岁,自谦功业微薄。

贺兰山缺:借指金人腹地,“缺”指山口关隘。

朝天阙:“阙”读què,指皇宫,象征收复河山后凯旋。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第二次北伐受挫后。南宋朝廷主和派占上风,岳飞抗金主张屡遭压制。词中“靖康耻”指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的国难,而“贺兰山”实为虚指,暗含直捣黄龙之志。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上阕以景起兴,下阕直抒胸臆,结尾“朝天阙”呼应开篇“凭栏”,形成回环。

2. 语言风格:动词“怒”“啸”“踏”“餐”“饮”层层递进,强化战斗意志。

3. 思想内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结合,体现儒家“舍生取义”精神。

4. 艺术手法:夸张(怒发冲冠)、用典(匈奴血)、虚实结合(贺兰山)增强感染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英雄气概的审美表达

《满江红》最动人处在于将抽象的家国情怀具象为可感的英雄形象。“怒发冲冠”以夸张的体态描写开篇,瞬间激活读者视觉想象;“饥餐胡虏肉”化用《汉书》典故,将杀敌决心推向极致。这种“以形写神”的手法,使词作超越时代局限,成为民族精神的图腾。

范文二:时空交织的悲壮美

词中“三十功名”与“八千里路”构成纵向时间与横向空间的交织,而“云和月”的意象又将征战艰辛诗化。下阕“靖康耻”的历史回溯与“待从头”的未来期许形成张力,这种时空跳跃的写法,既强化了现实的紧迫感,又彰显了超越个体生命的宏大格局。

关于《满江红》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冠(guān)、阙(què)、潇潇(xiāo)、长车(战车)。

2. 文学常识:岳飞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此词属双调九十三字正体。

3. 意象分析:“贺兰山”象征金人势力,“天阙”代指朝廷权威。

4. 名句默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常考劝学主题。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凭栏处:__________

(2)靖康耻:__________

答案:

(1)倚靠栏杆

(2)指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的国耻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壮志饥餐胡虏肉”体现的思想情感。

答案:通过极端化的战斗想象,表达对金人的刻骨仇恨与誓死抗敌的决心,凸显武将的刚烈性格。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岳飞《满江红》与辛弃疾《破阵子》英雄形象的异同。

答案:同:均塑造悲壮英雄形象;异:岳飞词更具实战杀气,辛词侧重“可怜白发生”的无奈。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艺术效果。

答案:以“云月”的永恒意象反衬征途漫长,将艰辛的行军浪漫化,体现豪放中的诗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