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07 18:45:0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写历史兴亡之感与人生无常之叹。本文将呈现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与思想境界。

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向东奔流,浪涛冲刷尽千古英雄。

旧营垒西侧,人们传说那是三国周瑜作战的赤壁。

陡峭石壁刺破天空,骇浪拍击江岸,卷起千万堆雪白浪花。

壮丽江山美如图画,当年聚集多少英雄豪杰。

回想周瑜当年,小乔刚嫁给他,英姿勃发。

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军战船便化为灰烬。

神游故国战场,该笑我多愁善感,过早长出白发。

人生犹如梦境,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中明月。

注释

风流人物:指才能杰出的历史人物。

周郎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苏轼借景抒怀,并非真实古战场。

千堆雪:比喻浪花飞溅的壮观景象。

羽扇纶巾:儒将装束,凸显周瑜从容儒雅的形象。

酹江月:以酒洒地祭月,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游览赤鼻矶时,联想三国赤壁之战,借周瑜少年得志反衬自身遭遇,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上阕写景怀古,下阕叙事抒情,时空转换自然。

2. 语言艺术:"穿""拍""卷"等动词极具力度,"灰飞烟灭"四字浓缩战争场景。

3. 思想内涵: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展现英雄业绩的虚幻与生命短暂的永恒矛盾。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苏轼以赤壁为舞台,上演了历史与个人的双重悲剧。"乱石穿空"三句,用夸张手法塑造出惊心动魄的战场环境,为英雄出场铺垫。写周瑜"谈笑间"破敌,既突显其军事才能,更暗含对现实的无言批判——词人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结尾"人生如梦"的慨叹,将个人失意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

范文二

这首词最动人处在于时空交错的张力。上阕的壮阔江山是永恒的背景,下阕的周瑜形象是历史的剪影,而"早生华发"的苏轼则是当下的真实存在。三种时空通过"神游"串联,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一尊还酹江月"的举动,既是对英雄的祭奠,也是对自我生命的慰藉,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宇宙意识与生命情怀。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豪放派代表作,开创以诗为词新境界。

关键字词:纶(guān)巾、酹(lèi)、樯橹(qiáng lǔ)。

意象分析:"江月"象征永恒,"华发"暗示壮志未酬。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用典、夸张、对比。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风流人物:__________

(2)酹:__________

答案:

(1)才能杰出的历史人物

(2)洒酒祭奠

二、主旨理解

题目:"人生如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既有人生短暂的虚无感,又有超脱尘世的豁达,反映苏轼贬谪期间复杂矛盾的心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怀古方式差异。

答案:苏轼侧重历史与个人的情感共鸣,辛弃疾更多现实忧患意识;苏词意境空灵,辛词用典密集。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多情应笑我"中"多情"的深层含义?

答案:既指对历史兴亡的敏感,也包含对理想执着的自嘲,体现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特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