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岛张羽煮海》原文与翻译、赏析
元代杂剧《沙门岛张羽煮海》以人神之恋为主线,展现书生张羽与龙女琼莲冲破阻隔的爱情故事。该剧融合神话想象与世俗情感,语言瑰丽奇崛,是元代神仙道化剧的典范之作。
原文
《沙门岛张羽煮海》(节选)
李好古
【混江龙】
清湛湛海波如镜,
碧澄澄水色连空。
恰便似蓝田玉碾冰壶莹,
水晶宫冷浸芙蓉。
【油葫芦】
我则见浪卷涛翻气势雄,
恰便似战鼓鸣、万马冲。
这其间全仗着三宝神通,
把个水晶宫煮得滚汤涌。
译文
【混江龙】
清澈的海面如明镜般平静,
碧绿的水色与天空相接。
仿佛蓝田美玉雕琢的冰壶般晶莹,
整座水晶宫被浸在清冷的芙蓉波光中。
【油葫芦】
只见浪涛翻卷气势恢宏,
如同战鼓雷鸣、万马奔腾。
此刻全凭佛门法宝显威,
将整座龙宫煮得沸水翻腾。
注释
清湛湛(zhàn):形容海水清澈透亮。"湛"本义为水深而清。
蓝田玉:陕西蓝田山所产美玉,李商隐《锦瑟》有"蓝田日暖玉生烟"之典。
三宝: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此处指张羽煮海所用的佛门法器。
冰壶:储冰玉壶,比喻高洁品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有"一片冰心在玉壶"。
艺术表现:连用"湛湛""澄澄"叠词强化视觉意象,以玉壶、芙蓉等喻体构建瑰丽仙境。
创作背景
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科举时断时续,文人多借杂剧抒怀。李好古生平不详,但该剧明显受全真教思想影响,剧中张羽借三宝法器对抗龙宫,暗含"以道抗权"的隐喻。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双调套曲形式,【混江龙】写静态海景,【油葫芦】转写动态波涛,形成强烈对比。
2. 语言特色:善用通感修辞,"冷浸芙蓉"将触觉与视觉交融,体现元曲"蛤蜊风味"。
3. 思想内涵:表面写爱情传奇,深层反映市民阶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具有时代进步性。
4. 艺术创新:将煮海神话与佛道法器结合,拓展了神仙道化剧的表现维度。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沙门岛张羽煮海》最动人处在于将超现实想象与人间真情完美熔铸。龙宫本属虚幻,但"煮得滚汤涌"的细节充满生活质感;佛门法宝原为宗教符号,却成为追求爱情的利器。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使神话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染力。剧中波涛由静到动的转变,恰似主人公情感的爆发,物象与心象在此达成高度统一。
范文二
李好古笔下的海洋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晶莹剔透的静态海景,暗喻封建礼教的表面秩序;而沸腾汹涌的怒涛,则象征着被压抑情感的剧烈反抗。"三宝神通"的设定尤为精妙,既符合元代佛道盛行的社会背景,又赋予弱势书生对抗强权的精神武器。这种将宗教元素世俗化的处理,体现了元杂剧"化雅为俗"的典型特征。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该剧属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与《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并列
2. 字词读音:湛(zhàn)澄(chéng) 碾(niǎn) 莹(yíng)
3. 核心意象:蓝田玉象征高洁品格,三宝法器代表超自然力量
4. 艺术手法: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交替,神话想象与现实关怀结合
5. 思想价值:反映元代市民意识觉醒,体现爱情自由的人文精神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曲中的意思:
(1)清湛湛:__________
(2)冷浸: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水清澈透亮的样子
(2)寒冷地浸泡
二、主旨理解
问:"把个水晶宫煮得滚汤涌"反映了怎样的戏剧冲突?
答:展现凡人借助超自然力量对抗神权的激烈斗争,凸显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沙门岛张羽煮海》与《柳毅传书》中的龙女形象有何异同?
答:同:均突破人神界限追求爱情;异:琼莲更具反抗精神,洞庭龙女更显传统淑女风范。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恰便似蓝田玉碾冰壶莹"的艺术效果
答:以名贵玉器为喻体,通过"碾"字化静为动,将海天澄澈之景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