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白石滩》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本文围绕王维五绝名篇《白石滩》,从文本细读、创作背景、艺术手法等多维度展开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意境与禅理寄托。
原文
《白石滩》
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译文
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
嫩绿的蒲草几乎能用手握住。
溪水两岸住着人家,
姑娘们正在月光下浣洗轻纱。
注释
【清浅】溪水清澈而浅。
【绿蒲】新生的香蒲,叶狭长可编席。"蒲"读pú。
【向堪把】几乎可以用手握住。"堪"意为能够。
【浣纱】洗涤纱线。暗用西施浣纱典故,暗示乡村女子的素朴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末年王维隐居辋川时期。此时诗人已购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常与裴迪泛舟往来,将辋川二十景逐一题咏成诗,结集为《辋川集》,《白石滩》为其第十五首。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景物-人物"二元结构,前两句写滩石水草之静,后两句写浣女劳作之动,形成时空交织的画面。
2. 语言艺术:"清浅""绿蒲"等词设色淡雅,"向堪把"以触觉强化视觉,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3. 禅意寄托:明月意象与浣纱动作的并置,暗含"真空妙有"的佛理,寻常劳动场景被赋予超越性内涵。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明月"与"白石"构成冷色调基底,"绿蒲"点缀其间,宛如一幅水墨小品。诗人刻意隐去人物容貌,只留剪影般的劳动姿态,使画面获得抽象化的审美效果。这种处理方式与南宋马远"一角山水"的构图理念异曲同工,展现出盛唐文人画"离形得似"的美学追求。
范文二
末句"浣纱明月下"暗藏双重时空:既写实描绘唐代乡村女子的日常劳作,又通过明月意象勾连起西施浣纱的历史记忆。这种时空叠印手法,使20字的短章具有"刹那含永劫"的哲学深度。王维以禅宗"即事而真"的观照方式,在平凡场景中开掘出永恒的诗意。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蒲(pú)、浣(huàn)
2. 文学常识:此诗属五言绝句,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收入《辋川集》
3. 核心意象:白石象征高洁,明月隐喻禅境,浣纱暗示劳动之美
4. 艺术特色:色彩对比(白/绿)、动静结合(静石/动水)、虚实相生(实景/典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向堪把:__________
(2)浣纱:__________
答案:
(1)几乎可以用手握住
(2)洗涤纱线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中"明月"意象有何特殊作用?
答案:既点明劳作时间,又营造空明意境,使日常场景获得超越性的审美价值。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王维《白石滩》与柳宗元《江雪》的意境差异
答案:王诗写月下浣纱,画面清丽流动;柳诗写雪中独钓,意境孤寂冷峻。前者体现禅悦,后者流露孤愤。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浣纱明月下"体现的中国传统劳动美学?
答案示例:将生产劳动诗化为审美活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这种美学观念深刻影响了后世田园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