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赠内人》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本文解析唐代诗人王力《赠内人》一诗,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创作背景的梳理,揭示其借闺怨抒怀的艺术手法与时代意义。
原文
赠内人
王力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译文
月光掠过宫门外的树梢,她含情的双眼只望向鹭鸟栖息的巢。
在灯影旁斜拔下玉钗,挑开灯芯的火焰救下扑火的飞蛾。
注释
禁门宫树:指皇宫禁苑的树木,暗示女子身处深宫。
媚眼(mèi yǎn):含情的眼睛,此处暗含孤寂。
宿鹭窠:鹭鸟夜宿的巢,反衬女子无依。
红焰:灯芯燃烧的火焰,象征束缚与危险。
飞蛾:隐喻宫人向往自由而不得的悲剧命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唐时期,宫廷女子多因政治联姻入宫,终身禁锢。王力借宫怨题材,影射士人怀才不遇的普遍困境。诗中“救飞蛾”的细节,实为对自身处境的隐喻。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景造境,后两句叙事寄情,由静至动,转折自然。
2. 语言:以“月痕”“媚眼”等意象营造凄美氛围,动词“拔”“剔”精准传神。
3. 思想:表面写宫人怜蛾,实则抒发诗人对时代桎梏的愤懑与悲悯。
4. 艺术特色: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细节折射宏大主题,体现唐诗“含蓄深沉”的美学追求。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救飞蛾”的举动,是宫人对自身命运的无意识反抗。火焰象征皇权的绝对威压,而玉钗这一闺阁之物竟成为解救工具,暗示柔弱者在绝境中迸发的力量。王力以冷静的笔触,将批判意识隐藏在画面深处,正是唐代政治诗的高明之处。
范文二
“媚眼惟看宿鹭窠”一句,堪称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鹭鸟尚有归巢,而宫人永困樊笼。诗人不直接写泪,却用“月痕”暗喻泪痕;不直言绝望,而以“剔焰”的动作展现挣扎。这种克制表达,使得诗歌的悲剧性更具穿透力。
关于《赠内人》的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窠(kē)、焰(yàn)、剔(tī)。
文学常识:王力为中唐“新乐府运动”外围诗人,擅以比兴手法反映社会现实。
意象分析:飞蛾扑火典出《梁书·到溉传》,喻义士赴险;此处反用其意,强调救赎。
意境特征:幽冷压抑中见人性微光,属“怨而不怒”的儒家诗教体现。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月痕”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月光移动的痕迹,暗指时间流逝与宫人青春的虚度。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剔开红焰救飞蛾”的深层寓意。
答案:既表现宫人对弱小生命的怜悯,又隐喻诗人试图冲破时代牢笼的精神诉求。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白居易《后宫词》与本文艺术手法的异同。
答案:白诗直抒“红颜未老恩先断”,显豁直白;王诗借物喻人,含蓄深沉。二者均揭露宫闱黑暗,但表现方式一显一隐。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本诗,谈唐代闺怨诗的社会价值。
答案示例:这类诗表面写女性命运,实则承载士人对皇权制度的反思,是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与批判精神的矛盾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