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站整理的伞的教案(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快来看看吧。
伞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阅读小熊被小澡盆卡住和河马帮忙解救小熊的主要情节。
2、体验小熊与小澡盆间浓厚的情感和成长的快乐。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4、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大图书、《我要洗澡》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洗澡吗?平时在哪洗澡呀?(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喜欢洗澡,有的在浴缸里洗澡,有的洗淋浴……洗完澡身体变干净了,感觉好舒服。
这是我们的好朋友,是谁呀?
二、阅读图书内容
(一)阅读第一、二幅内容
小熊喜欢在哪儿洗澡呀?
小熊很喜欢这只小澡盆,天天用它来洗澡,一边洗一边还快乐地唱歌呢。听——
引导幼儿扮演小熊,坐在小椅子上,跟着音乐《我爱洗澡》一起模仿小熊洗澡。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熊洗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熊一天一天在长大,澡盆显得越来越小,看来,小熊快要坐不下了,这可怎么办呢?(教师对于孩子回答的内容加以提炼)
(二)阅读第三、四幅内容
河马路过小熊的家,看见小熊在小小的澡盆里洗澡,河马说:“小熊你的澡盆太小了,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洗澡。”河马邀请小熊到哪儿去洗澡?
小熊愿意去池塘洗澡吗?(提醒幼儿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理由)听听小熊是怎么想的?“我害怕,池塘里有小鱼,它们在我身边游来游去,会钻进我的胳肢窝,我最怕痒痒了,我不去池塘洗澡。”
小熊究竟想在哪里洗澡呢?
(三)重点阅读第五、六、七、八幅内容
小熊为什么哭呀?他的身体怎么了?
阅读大图书第六、七、八幅图片。
河马用了什么办法解救小熊?是哪一幅图?找出来一起阅读。
河马拿来胡椒粉,胡椒粉是什么味道?人闻到后会怎样?
一起学学小熊打喷嚏:小熊闻到胡椒粉后打了一个响亮而又力大无比的`喷嚏,把小澡盆给震得碎片乱飞,小熊终于得救了,他也明白了自己真的长大了。
小熊失去了小澡盆,怎么洗澡呢?
河马安慰他:“小熊,你跟我来,我们一起到池塘去洗澡吧!”小熊跟着河马来到了池塘旁边,
“扑通”跳了下去。
小熊能在河里洗澡吗?河水没到小熊的哪里?
“哇,这个池塘可真是个大澡盆呀,我可不怕长大没澡盆洗澡!”两个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唱着歌,洗起澡!
播放音乐《我爱洗澡》,幼儿跟着音乐模拟小熊在小河里洗澡。
附故事:被澡盆卡住的熊
小熊非常喜欢他的小澡盆,天天用它洗澡。小熊一天天长大了。河马邀请小熊到池塘里去洗澡。小熊不愿意,他害怕小鱼、小虾会钻进他的胳肢窝。有一天,小熊在洗澡的时候被澡盆卡住了,怎么也出不来。嘿呀,嘿呀,河马拉不出小熊。河马把澡盆翻个身,用力掀也没有把澡盆掀下来。河马拿来胡椒粉抹在小熊鼻子上。小熊打了个喷嚏,把澡盆震得碎片乱飞,终于自由了。小熊跟着小河马到池塘洗澡。这儿真是一个大澡盆呀!
教学反思: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构成了课堂的双向互动交流。要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师必须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敏感回应和理答,促使幼儿对问题思考达到逐渐深入。回应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当教师向一个幼儿抛出问题时,如果这名幼儿不予回答,可以向其他幼儿进行转问,如果全体没有回答,那么教师要适当变换问题方式,转换问题内容或是表述方式,以促使幼儿回答;反问是指当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抛还给幼儿,问清楚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当幼儿无法一次给与明确而满意答案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启发幼儿,给与多种提示;当幼儿给出的回答模糊不清,思考不明确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幼儿进行概括和提炼,帮助幼儿思考更清晰,表述更准确。比如:有幼儿回答说小熊的屁股太大了,身体进不去了,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身体进不去了,屁股怎么了?引导幼儿回答“卡住了”绘本教学正慢慢地渗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应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分析,来提升教师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教师的巧设提问激发全体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只是个别的,而是把班内孩子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以此全面发展幼儿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
关于伞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伞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伞的教案 篇2
关于伞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伞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伞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熊叔叔在为大家做事后获得的惊喜,知道为别人做事会快乐。
2在制作“生日蛋糕”的过程中,熟练涂色技能。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生日蛋糕、黄色圆形纸、课件、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熊叔叔为什么睡懒觉?
2、熊叔叔为什么生气了?
3、这个大盒子里会是什么呢?
二做蛋糕
1为熊叔叔做个怎样的蛋糕?
2自主制作蛋糕:奶油要涂满,还要裱花。
3展示自己的蛋糕。
三吃蛋糕
和同伴分享蛋糕。
教学反思:
因为我们班新发了一批绘本阅读图书,孩子们对这些图书非常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本《熊叔叔的生日派对》作为活动内容。绘本中使用了几组常见的反义词,开关、上下、进出、站坐,这些反义词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符合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活动中,孩子们对画面内容充满了期待,被课件的声音、图片深深吸引,每个幼儿都表现的异常专注,似乎进入了熊叔叔的故事中,这也是绘本的魅力。
在第一环节,通过观察画面发现熊叔叔所做的动作都是相反的,有三分之一幼儿没有发现。我分析原因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反义词,对这个概念比较陌生。活动前设计了做相反的游戏,意图是将难点前置帮助幼儿理解反义词,但实际活动时我只是让幼儿做了游戏,没有提炼反义词的概念。
在幼儿阅读绘本后幼儿轻松掌握了反义词的.含义,在操作环节对粗细、高矮、厚薄、高兴生气、白天黑夜等反义词很容易就配对了。兔子乌龟(快慢)、糖药(甜苦)、沙发椅子(软硬)有一定难度,是给能力强的幼儿准备的。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还是能够理解的。我感觉这个教育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