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好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

"好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25-08-12 14:58:02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多感官体验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与蒙汉情深,掌握景物描写与情感交融的写作方法,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第一课时:驰骋文字草原

一、教学目标

识字积累:准确认读"渲、勒"等8个生字,规范书写"襟、貌"等6个易错字,积累"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描写草原的成语

朗读感知:通过配乐朗读体会"羊群—绿毯""骏马—箭"等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能找出3处以上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

整体把握:运用"景物特点+人物活动"的框架概括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草原印象导入(8分钟)

播放马头琴曲《万马奔腾》,同时展示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全景图

互动提问:"听到这样的音乐,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记录学生回答如"辽阔""绿色海洋"等)

词语拓展:通过对比"一望无际—一碧千里—广袤无垠"等近义词,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细微差别

字词篝火会(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用黏土塑造"毯、蹄"等字的字形结构,讲解书写要点

B组通过"成语接龙"游戏积累描写草原的词语(如:翠色欲流→流连忘返→返璞归真)

C组重点辨析"襟—禁""貌—豹"等形近字,编创记忆口诀

趣味竞赛:各组派代表进行"听写接力赛",正确率最高组获得"小骑手"勋章

朗读牧羊曲(12分钟)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那么...那么..."的递进语气

寻宝任务:用不同颜色荧光笔标注——蓝色比喻句、红色拟人句、绿色动态描写

情景朗读:女生读静态景物描写,男生读骏马奔驰段落,体会节奏变化

课堂小结(5分钟)

完成思维导图填空:草原的"天—( )—( )—( )"构成一幅( )图

延伸提问:"如果给这段文字配乐,你会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

第二课时:共饮民族团结酒

一、教学目标

文本细读:分析"迎客—相见—款待—联欢"四个场景中的细节描写,体会蒙汉情深

情感升华:通过角色扮演感受"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理解"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境

写作迁移:模仿"景物+情感"的写法,描写家乡的一处风景并融入真情实感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对比引入(10分钟)

展示两组插图:①寂静的草原落日 ②热闹的蒙古包聚会

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先写静景再写热闹场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语言点拨:讲解"以静衬动"的写作手法,举例"蝉噪林逾静"等古诗

文本细读与合作(15分钟)

任务分工:

小组1:用表格对比"草原景色"与"主人热情"的对应描写

小组2:设计蒙古族迎接客人的情景剧,注意"鞠躬—敬酒—摔跤"等礼仪细节

小组3: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分析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

交流分享:各组用"我们的发现是..."句式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写作工坊(12分钟)

写作支架:

"这里的____真____啊,____。你看(听)____,就像____。这时,____,让我想起____"

方法指导:

提醒学生先观察后抒情,用"比喻+联想"的方法使景物鲜活

展示评价:选取描写校园梧桐树、操场夕阳等片段进行"好词好句采摘"

拓展延伸(3分钟)

视频欣赏:当代草原新貌纪录片片段,感受民族团结带来的发展变化

情感升华:齐诵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的深厚情谊

课后练习

选题写作:

《家乡的____》:选择一处风景,模仿课文"描写+感受"的写法(300字)

《难忘的待客经历》:记叙一次你作为主人或客人的特别经历(300字)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用文字描绘眼中的美景,记录心中的感动,让真情在笔尖流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