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一去二三里》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一去二三里》教学教案

时间:2025-08-18 16:00:02

小学语文古诗《一去二三里》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1课时

本教案通过趣味活动和多感官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数字诗的韵律美与田园意境,掌握基础识字与朗读技巧,激发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第一课时:走进数字诗里的田园画

一、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认识"一"至"十"数字汉字,重点掌握"烟""亭"2个生字的笔顺与结构

朗读感知:通过拍手节奏朗读体会数字诗的韵律,能找出诗中3处景物描写并想象画面

意境体会:理解"二三里""四五家"等虚指表达,感受古诗简约中的意境美

二、教学过程

数字儿歌导入(5分钟)

趣味互动:教师拍手唱数字童谣"一二三,爬上山",学生跟读并做相应动作

提问引导:"这些数字可以变成诗吗?今天我们看看宋代诗人怎么用数字画画"

展示道具:用毛笔书写"一"至"十"甲骨文字卡,讲解汉字演变趣味故事

字词魔法屋(12分钟)

分组游戏:

A组用彩泥捏数字汉字,重点塑造"四""五"的封闭结构

B组用积木搭建"亭台""烟村"场景,教师讲解"亭"字象形特点

C组通过"找朋友"卡片游戏,将数字与对应数量物品配对(如"三枝花")

互动巩固:"小老师"带领全班书空"烟"字笔顺,强调火字旁与"因"的组合

朗读探秘(15分钟)

节奏朗读:教师用竹板打节拍示范朗读,学生分组模仿"一去/二三里"的停顿

画面寻宝:用荧光笔标出"烟村""亭台""花"三个意象,讨论"这些景物让你想到什么颜色"

角色扮演:分四组用动作表现"行路-望村-数亭-赏花"四个场景,体会诗歌镜头感

课堂小结(8分钟)

创意填空:通过贴图完成"我在诗里看到了( )的村庄,( )的亭子,( )的花"

延伸提问:"如果给这首诗配乐,你会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启发艺术通感

第二课时:化作小诗人续写童趣

一、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模仿"数字+量词+名词"结构创作诗句,培养语感

想象拓展:根据诗意绘制简笔画,建立图文对应能力

文化浸润:了解古代童蒙诗的特点,激发传统文化兴趣

二、教学过程

诗歌变形记(10分钟)

展示对比:出示改写版"走啊走两三里",与原诗比较"哪里不一样?哪种更有味道"

小组讨论:"四五家"是确数吗?通过观察农村图片理解古诗"以少代多"的手法

创作工坊(15分钟)

支架提供:

"一( )二( ),三( )四( )"填空创作

"( )里( )村( )家"句式仿写

个性指导:鼓励学生用教室、操场等熟悉场景创作,如"一跳二三下,四五个娃娃"

诗画展(12分钟)

绘画表达:用四格漫画表现诗句,强调"二三里"的由近及远空间感

作品发布会:学生举画配乐朗诵自己的诗作,开展"最佳意境奖"投票

文化拓展(3分钟)

视频欣赏:观看《中国童蒙诗》动画片段,了解"一去二三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课后练习

拓展作业(任选其一):

当小导游:给家人讲这首诗里的风景,录制成2分钟讲解视频

找找数字诗:收集其他包含数字的古诗,制作"数字诗收藏卡"

鼓励语:期待小朋友们用发现美的眼睛,继续在古诗王国里快乐漫游!

相关文章: